理论教育 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研究

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研究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业能力导向和学术研究能力导向被视为需要利益相关者之间持续协商的问题。《大学章程》中规定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愿景和使命,明确了大学的战略方针和办学定位,描绘了指导大学在教学、科学、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方向。高校根据《大学章程》,制定长期、中期和近期建设方案、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等,实现高质量本科教育,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为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

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研究

高校的发展战略对高校质量保证将产生根本性影响,对质量保证和课程体系预评价起到导向作用。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中应明确体现质量目标。并且因高校办学定位不同,其质量目标也不相同。应用型大学强调培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而研究型大学则强调学生学术研究和就业能力培养的平衡。就业能力导向和学术研究能力导向被视为需要利益相关者之间持续协商的问题。就业能力导向反映了教育的工具性目的,而学术研究能力导向则反映了教育的本质性目的。内部质量保证的一个任务就是确保利益相关者(如学生和用人单位代表)参与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其他学术研讨过程。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把毕业生就业能力达成作为基本要求,把培养学术研究能力达成作为更高要求。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为实现现代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高校制定的《大学章程》应向社会公布。《大学章程》中规定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愿景和使命,明确了大学的战略方针和办学定位,描绘了指导大学在教学、科学、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方向。由于高校发展战略的导向机制,可以为课程体系预评价工作的设计、运行机制的建立指明方向。高校根据《大学章程》,制定长期、中期和近期建设方案、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等,实现高质量本科教育,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为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同时,高校在治理理念上,从传统的公共治理逐步走向新公共治理,强调竞争、分权和产出,以提高高校的办学绩效。强调资金投入与关键绩效指标之间的联系。因此,质量保证将有利于高校的绩效管理,特别是课程体系预评价工作的开展将有助于专业之间在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竞争,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