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贵阳故事:见证金阳新区的发展

贵阳故事:见证金阳新区的发展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任副市长的陈石同志兼任金阳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当时的金阳办,只有主任陈石,党组书记雷家驹,各处室的负责人刘云贵、童岩、顾春花、官仕云和其它工作人员,不过十来个人。我作为顾问,没有具体分工,对有关新区的工作既顾也问。直到2002年,金阳办搬到红砖砌的小楼办公后。缘于这个机遇,2005年贵州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主编的《黔中英才》将我作为直接进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哲学社科代表编入其中。

贵阳故事:见证金阳新区的发展

2001年,金阳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时任副市长的陈石同志兼任金阳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金阳办)主任。当年12月,我受陈副市长的邀请,冒着寒风细雨,踏着泥泞走进了当时金阳的办公地点——养马村村主任家的小楼,从此成了金阳办的编外成员。当时的金阳办,只有主任陈石,党组书记雷家驹,各处室的负责人刘云贵、童岩、顾春花、官仕云和其它工作人员,不过十来个人。开会工作都围着一张吃饭用的方桌,吃饭时收起文件图纸,大家各自端个大土碗吃“盖浇饭”。没人感觉到累和苦,只洋溢着对新区建设憧景的喜悦与兴奋。我作为顾问,没有具体分工,对有关新区的工作既顾也问。但主要是文字和宣传方面的事做得多。

直到2002年,金阳办搬到红砖砌的小楼办公后。我才收到聘书,担任贵阳市金阳新区建设顾问、文化规划和文化建设专家组组长。当时我仍然是贵州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因为是科研人员,只需星期二、五上午到社科院上班,其余时间则自由支配从事科研工作,到金阳担任顾问既有余力,也属于科研范围。与其说我对新区建设工作做了贡献,不如说新区的建设,给了我这个社科工作者提供了走向经济社会主战场的学习机遇。缘于这个机遇,2005年贵州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主编的《黔中英才》将我作为直接进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哲学社科代表编入其中。的确,参与者和旁观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新区建设初期的那些场景和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www.daowen.com)

近些年,我由省社科院宿舍迁居到正式命名的观山湖区的新区后,享受着这儿现代都市的生态环境和日臻繁荣、便捷的人居环境,特别是看到当年曾经参与谋划与建设的项目,行走在自己参与命名的主干道上,金阳新区首批建设者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