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静宁文史大观|黄土记忆:地方文化中的传闻逸事

静宁文史大观|黄土记忆:地方文化中的传闻逸事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地方文化,就不可避免地要论及为官方正史所不载,而见诸稗官野史、民间传说中的传闻逸事。这些看似不经甚至荒唐的琐闻,却无不打上现实的烙印,折射出历史真实的影子,故各种史志总要专辟“轶事”“杂记”,以为记录,补正史之不足。较其印位,受策之日,不差毫发。——《静宁州志·琐闻》宋吴涪王玠拒金时,因沙金坪树木丛茂,惧匿奸寇,将焚之。涪王斥弗允,竟令纵火。

静宁文史大观|黄土记忆:地方文化中的传闻逸事

说到地方文化,就不可避免地要论及为官方正史所不载,而见诸稗官野史、民间传说中的传闻逸事。这些看似不经甚至荒唐的琐闻,却无不打上现实的烙印,折射出历史真实的影子,故各种史志总要专辟“轶事”“杂记”,以为记录,补正史之不足。

见诸稗官的静宁历史人物,以宋代为多。自宋夏、宋金交恶以来,长达近两个世纪的漫长战祸中,静宁一直处于军事冲突前沿地带。残酷的战争环境,磨炼出了一大批卓有勋名的优秀将领。许多稗史从不同侧面映射出这些人物的历史影响和人格魅力

关于吴玠:

撒离喝自商于出汉阴,捣梁洋,侯亟率麾下骑兵,倍道疾驰,昼夜数百里。先以黄柑数百犒贼师曰:“大军远来,聊奉止渴。今日决战,各忠所事。”撒离喝以杖击地大惊曰:“吴侯,尔来何速耶!”

——《三朝北盟会编》

关于刘锜:

兀术至顺昌,下令曰:“顺昌城壁如此,可以靴尖踢倒。”既而战败。金贼谓自过南朝来,十五年间,无如此战;必是外国起鬼兵来,我辈莫敢当也。

——《三朝北盟会编》

有虏使馆都亭驿,与其副饮酒,其副不肯饮,诃之曰:“酒中安得有刘四厢(锜曾官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何不饮?”有使虏者,见其廐卒怒詈马之不食草者亦云尔,盖其威名素着于南北云。

——《宋名臣言行录》

关于吴曦:

南宋中期,正当“吴家军”如日中天,吴氏后裔为朝廷所倚重之时,吴曦野心膨胀,叛变投金,所引发的政局地震,适足为亲者痛而仇者快。文人著述,本地史志,不乏对其蠢举之痛贬——(www.daowen.com)

吴曦年十许岁时,其父挺尝问其志,曦有不臣之语。其父怒,蹴之火炉中,灼其面,号吴巴子。

——《鹤林玉露》

逆曦未叛时,尝岁校猎塞上。一日夜归,笳鼓竞奏,辚载杂袭,方垂鞭四视,时盛秋天宇澄霁,仰见月中有一人焉。骑而垂鞭,与己惟肖。问左右所见皆符,殊以为骇。默自念曰:“我当贵;月中人其我也。”扬鞭而揖之,其人亦扬鞭,乃大喜,异谋益决。

——《桯史》

李顺与曦先后叛于蜀,俱僭即蜀王位。说者谓析顺字,谓居川之旁一百八日,析曦字谓三十八日,我乃被戈。较其印位,受策之日,不差毫发。

——《桯史》

吴曦大逆,涪信二王家声,斩马坠地。州人至今詈人不道,犹曰“吴曦”,虽陇上邻邑,亦为此语。

——《静宁州志·琐闻》

宋吴涪王玠拒金时,因沙金坪树木丛茂,惧匿奸寇,将焚之。忽有老妪携子扣辕门曰:将军焚山,军令也,诚不敢阻。但居此久,得从容迁之。不然,恐有夷族之祸。涪王斥弗允,竟令纵火。岩下死大小蛇各一,视烈焰中黑气一缕,从东西去。会弟子妇临产,即曦也。因逆果夷灭,蛇且如此,而况于人握兵柄者能不加慎乎。

——民国《静宁州志·杂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