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地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广西通志·劳动和社会保障志

广西地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广西通志·劳动和社会保障志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色地区劳动局更名为百色市劳动局,核定编制22名。贺州地区行政公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更名为贺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内设8个科室。同年,河池地区行署人事局改名为河池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3年1月,撤销柳州地区成立来宾市,组建来宾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8月6日,撤销南宁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地级崇左市,南宁地区行政公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更名为崇左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广西地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广西通志·劳动和社会保障志

1991—2005年,广西从自治区本级到各地、市、县(自治县、区)均设有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机构改革后,各地、市、县(自治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的调整过程与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基本相同。地、市、县(自治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均属同级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综合管理本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工作,在业务上受上一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其内部机构设置及工作人员配备由各地、市、县(自治县、区)按自治区下达的行政机构编制方案,参照上一级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内设机构的设置,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

1991年,各地(市)劳动局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计划调配科、工资科、福利科、技工培训科、劳动保护监察科、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科、劳动争议仲裁科等职能科室,履行劳动部门的职责。同年,广西有市级劳动局5个: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地区劳动局8个:南宁地区、柳州地区、桂林地区、梧州地区、钦州地区、玉林地区、百色地区、河池地区。1993年12月,防城港市劳动局成立。1994年10月,钦州地区撤地设市,钦州地区劳动局改名为钦州市劳动局。1996年,地级贵港市成立。贵港市劳动局设6个科室,局机关定编28名,下属事业单位3个。1997年2月,梧州地区更名为贺州地区,梧州地区行政公署劳动局更名为贺州地区行政公署劳动局,编制14名。10月,玉林撤地设市,玉林地区行政公署劳动局更名为玉林市劳动局,下属事业单位11个。1998年1月,玉林市劳动局内设8个科室,编制29名。同年11月,桂林地、市合并。新组建的桂林市劳动局设10个科室,机关行政编制51名,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3名。在编干部职工54人。下辖企事业单位7个。2000年4月,机构改革,组建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各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也相继更名。2001年,机构改革,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业安全检查、矿山安全监察、职业卫生监察(包括矿山卫生监察)等职能划归各地经贸委管理。锅炉容器安全监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职能划归各地技术质量监督局管理。老龄委办公室划归民政局。增加和划入的归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职能: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农村社会保险,分配、社会保险政策研究和体制改革,增加全市城镇职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年末,全自治区14个地、市均建立起本级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2002年11月,地级市百色市成立。百色地区劳动局更名为百色市劳动局,核定编制22名。同时,撤销贺州地区和县级贺州市,设立地级贺州市。贺州地区行政公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更名为贺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内设8个科室。机关行政编制13名。同年,河池地区行署人事局改名为河池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制19名。2003年1月,撤销柳州地区成立来宾市,组建来宾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内设6个科室,编制21名。8月6日,撤销南宁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地级崇左市,南宁地区行政公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更名为崇左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5年,广西有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崇左市14个地级市。2005年,各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内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与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职能相同。(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