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梦想与能力素养解读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梦想与能力素养解读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体现在干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上进一步强化基层工作经历的政策导向,向在基层工作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倾斜。市地级以上机关应拿出一定数量职位面向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进行公开遴选。即使没有参加具体的项目,个人应聘到中西部、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也能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政策。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梦想与能力素养解读

一是体现在干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上进一步强化基层工作经历的政策导向,向在基层工作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倾斜。

二是体现在招录优惠条件上。自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特殊职位外,按照有关规定一律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招录。

三是体现在招录名额分配上。市地级以上机关应拿出一定数量职位面向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进行公开遴选。省、市级所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时,应拿出一定数量岗位公开招聘有基层事业单位工作经历的人员。有条件的地区,可明确具体公开遴选或招聘的比例。

四是体现在国企选人用人上。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将在基层生产和管理一线表现优秀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后备人才队伍,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的力度。

五是体现在职称评聘上。高校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申报相应职称时,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

六是体现在政策补贴上。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七是体现在助学代偿上。高校毕业生(全日制本专科、高职生、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偿的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定向、委培以及在校期间已享受免除全部学费政策的学生除外。目前,国家提供助学贷款资助,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皆可以申请,贷款额度可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可申请贷款,年度学费和住宿费的贷款额度可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

基层就业大学生如果想继续深造,服务期满后3年内考研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专科学生可免试就读成人本科。想创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即使没有参加具体的项目,个人应聘到中西部、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也能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政策。

纵观改革40余年,每项国家战略的提出都意味着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投入、人才的聚集,更意味着难得的机遇,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必将为基层就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如果说原来选择基层就业只是当作一个跳板、一个过渡,甚至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那么,以后的大学生基层就业必将是一项可以长期奋斗的事业。

微言微语

同样的境遇,有的人仿佛置身天堂,有的人感觉如处地狱。人生犹如一丛玫瑰,没有绝对的美丑,鲜花与芒刺,就看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心中充满感恩,温暖时时相伴,念念宽恕别人,和气自然相随。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会相信,有一种人一认识就觉得温馨,有一种人可以百看不厌。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在可以追逐的未来。后来才发现,那些拥抱过的人,握过的手、唱过的歌、流过的泪、爱过的人、所谓的曾经,就是幸福。有个懂你的人,是最大的幸福。这个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他能读懂你,能走进你的心灵深处,能看懂你心里的一切。最懂你的人,总是会一直在你身边,默默守护你,不让你受一点点的委屈。

案例(十二)

和大山有个约定的志愿者李诚诚

当前,国家提倡大学生到基层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文化与传媒学院学生李诚诚多次作为志愿者,参加“香港卫视守护天使青藏行”活动,去青海黄南藏区全都完小支教,这里摘录了她和孩子们的感人故事。

“老师,好想你呀!”“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看我们呢?”……李诚诚的手机上时不时会收到孩子们用父母的手机发来的短信:每当此时,她的思绪便径直飞到千里之外那个狼毒花盛开的地方。她仿佛又回到了那间简陋的教室,一遍遍地给孩子们讲古诗,举着连夜赶出来的卡片让他们抢答……

李诚诚电脑里有个“守护天使青藏行”的文件夹,里面是她2013年到全都完小支教时,与17个孩子朝夕相处时的影像资料。2014年暑假,李诚诚和队友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坐了25个多小时的绿皮火车和4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终于来到了他们梦开始的地方。(www.daowen.com)

再见面时,孩子们总是张开双臂飞也似地扑过来。

为了让孩子们接触新教师,学到更多的东西,李诚诚“忍痛”将往年所教的已经上五年级的17个小家伙交给了自己的队友来带,自己去教六年级。结果却没想到,这个决定让孩子们很伤心,以为老师不想要他们了……“当初我在做这一决定时,只是想让孩子们多接触一些新鲜事物,却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支教期间,每天都有爱的故事发生着。志愿者们从天南海北给孩子们带来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更恨不得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全部讲给他们。孩子们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老师们的爱。在老师们的案头,常常摆满了孩子们偷偷放下的烤得金黄的“馍”,刚刚采摘的青绿欲滴的“豌豆”,甚至平日里舍不得喝的饮料。

正是这种最简单、最淳朴的爱,在孩子们和志愿者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甚至升华出神奇的力量。“野草莓”队员李慧、魏晨阳都深刻地感受到,支教时间虽然只有短短20多天,但孩子们的变化却非常明显。

她记得,刚开始上课时,小女孩完玛措吉低头演唱藏族歌曲时突然哭了起来,一起表演的同学也顿时哭成一片。留守儿童李毛扎西性格更是自卑、内向,当同学们都在跳《藏家姑娘》舞蹈时,她却缩着脖子,躲在门背后,眼泪流个不停。

起初,她很是不解,甚至感到有些吃惊。的确,长期封闭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异常自卑而又敏感。

“我们迫切感受到,除了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况,这关系到他们今后能否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李诚诚说。为此,她专程到成都立人大学参加了心理学培训,还在学校选修了剪纸、绘画的课程,“我希望从更专业的角度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学。”

为了让孩子们开朗、自信起来,李诚诚与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开展家访,鼓励他们要勇敢,要战胜自己。让她感动的是,几天后,同学们竟然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上台表演节目,表达自己的内心。

“老师们让我懂得,做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无私地去帮助别人,不能光会读书。”小女孩娘毛加羞涩地对李诚诚说,“只有去做个好人,才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

李诚诚说:“可能我们没有教给孩子们多少具体的知识,但是可以用爱去影响他们的人生,就像我们的人生也被他们影响了一样。”

转眼,时间过了一大半,分离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老师要离开的消息也已在孩子们中间传开,他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静静地蹲在办公室门口,眼睛红红的、呆呆的。桌子上,是他们从家里带来的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金黄色的馍和各种野果、饮料。

车子开动了,车轮越转越快,孩子们紧紧地跟在后面,在飞扬的黄尘中跑出了几公里,生怕车子驶出自己的视线。

自那时起,一个想法便在李诚诚的内心扎下了根:不久的将来,自己一定要回到这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回来看日夜牵挂的孩子们!她还同李本才让约好,等他毕业了,要带他去拉萨,帮他实现最大的心愿。

“从青海回来后,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总想为孩子们再做点什么。”李诚诚说。在学院支持下,李诚诚募集了864公斤衣物,还打算采用私募、众筹等方式为孩子们建图书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