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美国内战二阶段的革命战争:1862年至1865年

美国内战二阶段的革命战争:1862年至1865年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1862年的革命立法随着内战的深入和形势的进一步发展,联邦国会于1862年通过了一系列的革命立法,沉重打击了南部的奴隶制度。这个法案是北部措施之一,对战争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作用。1863年秋季,战争的重心已转移到西部战区。在同盟军连续败退的情况下,谢尔曼于1864年9月初占领了亚特兰大,它是南部内地的铁路枢纽和南部最大的军事工业城市。

美国内战二阶段的革命战争:1862年至1865年

1862年,联邦军队虽在西部和南部取得了胜利,但在东战场上仍不断失败,直到安蒂塔姆之战,才给南部军队以重创,但联邦统帅未进行追击,致使罗伯特·李率领的南部军队安然逃脱。

A.1862年的革命立法

随着内战的深入和形势的进一步发展,联邦国会于1862年通过了一系列的革命立法,沉重打击了南部的奴隶制度。

a. 2月,国会通过禁止使用军队捕捉及引渡逃亡奴隶的法案,违反这一规定的任何军官均予免职处分。结果更多的奴隶投奔到北部来,给人力不足的南部以沉重打击。

b. 4月,国会通过了结束和禁止哥伦比亚特区黑人奴隶制的法案。这是局部解放黑奴的措施,由国家以每个奴隶300美元的价格,把所有奴隶购买下来,予以释放,被解放的奴隶由政府提供旅费移居利比里亚或海地,这反映了政府对黑人的种族偏见,尽管如此,这一废奴措施是在首都实施的,仍有积极影响。

c. 5月,林肯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宅地法》,规定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从1863年1月起,只要缴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获得土地160英亩,而且在这块土地上耕种五年之后,这块土地便成为他个人的财产。这个法案是北部措施之一,对战争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作用。①它将过去出售土地的政策改为无偿分配,这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空前的,连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法国也没有做到这一点。它便是广大劳动人民渴望已久,通过半个多世纪斗争的结果。它为美国农业资本提供了条件。②它使北部在战胜叛乱方面得到西部农民的支持,他们不仅为联邦军队输送了占半数以上的士兵(据估计,在北军1000个士兵中,有421个是工人,487个是农民),而且在后方努力生产,给联邦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因此马克思称之为“西部巨人”。③它沉重地打击了南部奴隶制,堵死了奴隶制向西扩张的道路,从而加速了奴隶制的消亡。④7月国会通过了《没收法案》;凡被宣布犯有叛国罪的叛乱者,应处死刑,其所有财产均予以没收,其奴隶则解放为自由人。该法案还授权总统可使用奴隶去镇压叛乱。这就意味着一向不允许黑人从军的旧规将被打破。

1862年的这些革命立法,大多数是出于军事需要而采取的局部解放奴隶的措施,且有些立法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但它们仍有其积极意义,因为“所有这些法律都在起着打击、削弱、蚕食奴隶制的作用,把奴隶制的法律屏障炸开了一道道缺口”,逐渐破坏着奴隶制生存的支柱和堡垒

B.《解放宣言》

林肯作为个人一直是反对奴隶制的,但作为总统,在制定具体政策时,他却非常谨慎。“我从未认为总统职位赋予我的权利是无限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和感情采取官方行动的。”但他也明确表示“当解放奴隶制的时机到来时,我确实一定会尽我的职责,哪怕付出我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到1862年6月,林肯明确表示,解决奴隶制问题的时刻已到来,说奴隶制必须死亡,以便国家能够生存,9月联邦军队获得安蒂塔姆战役的重大胜利,这使他终于获得了发布《解放宣言》的机会,9月24日,在内阁会议讨论后,将这个宣言公诸于世。其中宣布,在未参加叛乱的四个边界州中,将逐步有偿地解放奴隶,接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叛乱州或地区中,所有的奴隶“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宣言发表在美国人民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受到了废奴主义者和黑人的热烈欢迎和支持。1863年1月1日,林肯发表了《最后解放宣言》,不仅北部人民和自由黑人受到极大的鼓舞,武装黑人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了,南部黑奴大批逃往北部,广大黑人踊跃参军,战斗情绪十分高涨,黑人战斗队伍在各地很快建立起来,到1863年10月,已建立了58个黑人团队,拥有黑人士兵37000多人。他们怀着对奴隶制的无比仇恨,战斗非常顽强,成为联邦军队在战场上一支勇不可挡的力量,南部奴隶主则斥之为美国史上的政治罪行,最愚蠢的政治错误。

从革命意义来看,“解放宣言”是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但它亦有缺陷与不足:①不是一个全面解放奴隶的政策,只对叛乱州有效,对边界蓄奴州不起作用;②只宣布黑人奴隶恢复人身自由,但没答应分配他们土地,也未给予他们平等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

C.东战场转入反攻与谢尔曼“向海洋进军”

葛底斯堡大会战 1863年7月,南北两方军队在葛底斯堡遭遇,导致一场大战。罗伯特·李考虑到南军后勤供应不足,采取主动进攻的战术接连发动猛烈进攻,但均未成功,最后亲率15000人三个师的兵力进行一次冲击。但为联军所打败,结果遭到惨败,尸横遍野。联邦军队也伤亡两万多人。对北部来说,葛底斯堡大捷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成为内战的转折点,从此南部不得不放弃它的战略进攻,而转入战略防御了。为了告慰这次战役中英勇献身的将士们的英灵,林肯于11月19日来到葛底斯堡战场,发表了他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其中他高度赞扬了联邦将士为联邦正义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并勉励人们为完成阵亡将士未竟的事业继续顽强战斗下去,以便“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正当南军在葛底斯堡遭到惨败时,在西战场上也遭到了重大的失败,即维克斯堡这一南部同盟密西西比河上的主要据点被格兰特将军攻克。从此,北军控制了整条密西西比河。南部同盟的脊椎因此被拦腰截为两段,致使南部再也不能从西部地区获得它所需要的武器弹药。南部同盟从此陷入了绝境。

1863年秋季,战争的重心已转移到西部战区。格兰特在田纳西州指挥了查塔努加战役,不久便攻占了该城,为联邦军队进军佐治亚州创造了条件。1864年初,格兰特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他指示谢尔曼率军打到敌人内线去,以彻底摧毁南部同盟的经济力量;尽一切可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并摧毁南部的作战资源。

1864年5月,谢尔曼率军从查塔努加出发,采取轻装机动的行军,遇到敌军阻击时,他一改往日猛冲猛打的作风,采取迂回战术,绕敌前进,迫使南军不得不撤出阵地,且战且退。

在同盟军连续败退的情况下,谢尔曼于1864年9月初占领了亚特兰大,它是南部内地的铁路枢纽和南部最大的军事工业城市。

经过两个多月休整,谢尔曼挑选62000名精兵,不带给养,由亚特兰大市向大西洋海岸城市萨凡纳进军,开始了三百英里的“向海洋进军”,沿途所经之处实行大肆破坏和烧光政策,毁尽南部同盟的一切物资和人力。(www.daowen.com)

谢尔曼这次向海洋进军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把大军看成是解放大军,而奴隶主则闻风丧胆,纷纷逃离。因此,这次进军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到12月22日,他的大军已占领了萨凡纳,胜利完成了“向海洋进军”。这次进军无论在经济上或精神上都对南部同盟产生了毁灭性打击:①南部重要交通线路陷于瘫痪;②作为南部主要工业基地的佐治亚州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南部军队再也得不到佐治亚州的粮食供应;③南部民心动荡,所有这一切都加速了南部同盟的崩溃。

D.对林肯的评价

林肯是美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之一,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当美国处于前进与倒退、统一与分裂斗争的重要历史时刻,他领导联邦政府进行了一场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的殊死斗争,取得了废除奴隶制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美国历史发展中起了进步作用,在美国人民当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上,无论是资产阶级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基本上都是予以肯定的。当然,美国有不少有影响的历史著作把林肯捧得过高,竭力加以美化和推崇,如桑德堡的《林肯传》,但也有些著作对他的历史作用持否定的态度,怀有南部偏见的历史学家当然攻击林肯,说他进行的内战是错误的,但也有些北部历史学家认为内战是不必要的,不一定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大多数美国人(包括南部)很可能宁愿选择一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因此把林肯所进行的内战看成是美国历史“最悲剧性事件”,比如特纳就持有这种看法。

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林肯的历史作用是肯定的,但评价时却有高低之分。苏联历史学界对林肯的评价基本予以肯定,但提出其妥协性、动摇性和局限性较多。我国史学界在打倒“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前基本上是沿袭了这个调子,评价较低。打倒“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我国美国史工作者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写出了一些评论文章,纠正了过去评价较低的现象,但也产生了些分歧,如林肯是否是个废奴主义者,林肯关于奴隶制的思想认识是否有个发展过程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①林肯坚持奉行一切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但倡导“民有、民治、民享”政府。正是从这种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出发,林肯坚定不移地反对奴隶制。当然林肯反对奴隶制也有其思想发展过程,在废除奴隶制的过程中,他的立场、观点和行动是不断坚定的和明确的,《解放宣言》的发布标志着他在奴隶制问题上的转折点,而且无论从内战形式来看,或从他的思想发展过程来看,都是合乎逻辑的发展,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因此《解放宣言》这一废除奴隶制的历史性事件,已永远同林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林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伟大的政治家的品质,他不仅善于审时度势,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而且能够倾听人民的意见,因此他能在内战中较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逐步引导斗争走向胜利。有人曾劝他早些时候发布解放奴隶宣言,他的回答是:“一个人在前面走得太快而使全国跟不上是没有好处的。”“你们知道一句古老的拉丁格言吗?那就是‘慢慢加快’。”意即欲速则不达。一旦时机到来,他就紧紧抓住,即使有人反对,他也决不后退。马克思对林肯发布《解放宣言》评论说:“林肯以连续坚定的表现,告诉世界,知道他是一个迟缓但是坚定的人,这个人前进时过分谨慎但不回头。”

②在道德品质方面,林肯是个具有独特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的总统,他的坚韧不拔、勤奋好学、谦虚诚实、廉洁奉公、胸怀宽阔、平易近人等优秀品质,都博得了人民的普遍爱戴和崇敬。

林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的代表人物,也不可避免地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他反对奴隶制度,对奴隶主却怀有宽容之心;他同情黑人,然而却要他们移居国外;他宣布黑奴为自由人,却没有帮助他们解决土地问题等。但是,我们不能过高地苛求于林肯,他虽有诸多不足之处,他仍然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建树甚丰的伟大人物,他以其杰出的历史贡献,与杰克逊和罗斯福并列,代表了美国的优良传统。

③林肯作为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真正领袖,其伟大之处就是在关键时刻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能够按照人民的要求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政策。1862年夏,他在奴隶制问题上所做的重大决策——决定发表《解放宣言》就是他接受人民意见的重要表现,从而使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如林肯原本对黑人怀有很大的种族偏见,认为黑人不如白人,不能生活在一个社会里,企图把他们移往国外去,但经过内战的洗礼,他对于黑人的种族偏见有了很大的纠正,他在1862年12月的咨文不但表示他赞成黑人和白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度里,而且要求大家放弃反对黑人的种族偏见。

④最后,我们可引用马克思的话,作为对林肯的评价。他写到:林肯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他既不因人民的热烈拥护而冲昏头脑,也不因人民的情绪低落而灰心丧气;他用仁慈心灵的光辉缓和严峻的行动,用幽默的微笑照亮为热情所蒙蔽的事态;他谦虚地、质朴地进行自己宏伟的工作,绝不像那些天生的统治者们那样做一点点小事就大吹大擂。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马克思全集》,第16卷,108-109页)

参考书目

1.马克思:《论美国内战》(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55年。

2.刘祚昌:《美国内战史》,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二编各章(3-8章)。

3.Carl Sandbury,Abraham Lincoln:The War Years,4vols,New York,1936.

4.Smith Page,Trial By Fire ,Vol5.A People’s history of Civil War and Reconstruction,New York. 1982.

5.《世界历史》杂志关于林肯的讨论,1980-19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