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族文化与设计创意:传统手工艺振兴与现代设计转向

民族文化与设计创意:传统手工艺振兴与现代设计转向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家和设计师从艺术设计自身的发展道路出发,认为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作为本源艺术是现代艺术、现代设计发展的根基,希望从民艺及传统造物文化中找到创作的“灵感”。“人心无华”是宫崎清教授对民艺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赞美。思想观念直接影响造物观念,在新时期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艺的回复和振兴,首先应该是创造观念的创新。

民族文化与设计创意:传统手工艺振兴与现代设计转向

艺术家和设计师从艺术设计自身的发展道路出发,认为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作为本源艺术是现代艺术、现代设计发展的根基,希望从民艺及传统造物文化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对民艺和传统造物文化的借鉴仅限于艺术实践活动的范畴中;一部分农民和营销商人似乎在旅游经济中看到了民艺品的“出路”,总期望从中索取更多的“回报”;更多的民艺传人徘徊在民艺发展的进退中;那些至今还处在贫困线上的民间艺人只能看着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手艺,无可奈何地衰败下去。

总体上来看,我们对于民艺和传统手工艺的热忱,更多地出自一种民族主义情感,出自对国家富强、民族文化振兴的历史责任感。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的振兴和开发,在现代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有多少可以挖掘的潜力?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究竟如何发展?这些问题还有相当多的人感到迷茫和困惑。

(一)充分认识传统手工艺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1.传统手工艺的生态价值

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其生态价值,另一方面是它的人文情感价值。

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艺既是地域文化的产物,也是地域自然资源的产物。人类为了生存依赖于自然的恩赐,与此同时人类凭借劳动智慧培植和开发自然资源以求得与自然的平衡。民间艺术品又是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物,在朝夕相处的生活民俗、生产民俗、宗教民俗活动中蕴含民众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最能唤起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表明了民间手工艺与地域物产的密切关系。许平教授在他的《造物之门》一书中曾以地图上地区分布板块形式,将我国民间手工艺产地做了有益的归纳与总结。如红色地带:以新疆、西藏部分地区为典型,是以金属和皮毛类工艺为主;黄色地带:以黄土高原中原部分地区为典型,是以纸类、布、土类工艺为主;蓝色地带:以江浙平原,岭南地区、云贵地区等地为典型,以布类、木类工艺为主。

文章还指出: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的地理分布,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该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与地理因素的自然结合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这并不是“地理决定论”。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总论》中指出的:“地理因素不仅是一个背景……它是造成中国和欧洲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涉及的一切事物的重要因素。”

“惜材如金”“变废为宝”反映了民间工艺思想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流传于农村的“百纳衣”又称“水田衣”,就是农村妇女收集各家零星布头缝制衣被的称呼。此外,贵州农民取鱼的背脊骨做烟杆;山东农民取玉米秆和玉米皮做筐篮,这一类手工艺品应有尽有。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些普通民众节俭惜材的生活观念与现代人对物资无止境的占有欲以及对自然资源肆意挥霍的态度,形成很大的反差。从这个意义来讲,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人类健康生存的需要。日本千叶大学工业设计学宫崎清教授在《传统性工艺品产业与地域振兴》一题的发言中指出:

“今后,文化、文明的关键在于‘地方’‘历史’‘与自然共存者’这三要项。日本各地方传承下来的传统性生活工艺品都蕴含了这三项概念。具体表现在以培养地方的历史为基础,立足其上并与自然共存。这种文化崩溃也就是地方经济的崩溃,地方祖先们智慧所累积的历史的崩溃。”

2.传统手工艺的人文价值

民间美术及传统手工艺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完全在于其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马克思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分析人类动机时提出了有名的“需要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作五个层次,最低层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上升发展到较高层次的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不仅仅是生理的,而且是心理的,它驱使人类发展。

民间美术与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原发性特征,决定了民间工艺创造必然随着生活的需要和生活的改善而不断进步。中国民间美术和民间手工艺涵盖了普通民众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其丰富的象征性寓意,构思奇巧、美轮美奂的艺术表现形式,记录了民众对理想生活的无限期盼,充满了纯真、质朴的情感,是现代民间工艺振兴最值得借鉴和发扬的内容。

当今社会对民艺和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评价最值得关注的,是它与民众之间血肉相连的关系,脱离了对广大民众基本生活的关心,脱离了为广大民众创造健康、理想的生活环境这一宗旨,民艺和传统手工艺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不少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专家、学者在说到日本民艺发展的时候,感触最深的是日本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至今与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保持着密切联系。不仅满足了日本民众的物质生活需要,也滋养、培育了日本人民族精神和理智的审美情趣。

“人心无华”是宫崎清教授对民艺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赞美。他指出:“从地方中所产生培养而成的传统手工艺品及其产业的确是‘地方无华’‘人心无华’。”“我并非呼唤要时钟倒转一下,单纯地要让今天的产业构造回归到过去的产业构造中……我希望能让传统手工艺品及其产业被视为一种普遍性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与工业化所达成的各种价值共存。也希望能以‘人心无华’的造物文化为磐石,在今日工业化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中能共存共荣。”

思想观念直接影响造物观念,在新时期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艺的回复和振兴,首先应该是创造观念的创新。对于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艺的振兴和发展,应该放开眼量,扩大胸襟,才能对它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也才能够促进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艺的健康发展。

(二)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价值

1.有利于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化

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有利于推动艺术设计的民族化,同时也有利于使现代艺术设计发挥出弘扬民族精神以及激发民族热情的作用。我国艺术设计在外来文化的挑战与冲击中,实现民族化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道路,具有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将在国内获得更高的认同感,在国际中更加具有特色,对彰显民族魅力以及推动国际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现代艺术设计中设计语言匮乏问题的解决

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能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更加丰富的设计素材。我国民族文化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现代艺术设计中必须要使用的图形与色彩。而具有民族特色的图形与色彩不仅数量繁多、风格各异,并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代艺术设计对民族元素的传承与应用不仅可以给予现代艺术设计更多的设计素材,同时可以赋予现代艺术设计更多的内涵,从而增强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生命力,对解决现代艺术设计中设计语言赓乏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现代艺术设计对民族元素的传承

现代艺术设计在对民族元素做出传承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民族元素的外在形式特征,同时要重视民族元素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意象,所以现代艺术设计对民族元素的继承可以体现为取形、达意和传神三点。(www.daowen.com)

1.取 形

我国民族文化中有很多有价值的设计元素以及设计理念可以被现代艺术设计所借鉴。在对民族元素做出借鉴的过程中,取形是一种最为直接、最能够体现民族元素特征的传承方式。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取形并不是对民族元素的抄袭,而是通过对民族元素所体现出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进行分析与研究,以现代艺术设计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对民族元素进行分解与重构,使现代艺术设计在具备民族元素外在特征的基础上体现出民族特色。

2.达 意

我国民族文化与我国传统的意识形态以及传统文学具有紧密的关系,所以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使艺术设计更具有象征性与多义性,而艺术设计在对民族元素做出传承与应用的过程中,只有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析学深入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够做到“达意”。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对传统民族文化中设计理论的研究;其次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传承与应用民族文化的艺术设计要注意因为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歧义。

3.传 神

“神”是指民族文化中所能够表现出的文化精神。“传神”是现代艺术设计对民族元素做出传承与应用的根本目的,而做到“传神”需要现代艺术设计在对民族元素的继承与应用中摆脱民族文化具体外在特征的局限,而对民族元素的审美给予更多的关注,并通过探索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元素的最佳结合点来实现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结合。

(四)艺术设计对民族元素的应用方向

现代艺术设计对民族元素的传承是促使现代艺术设计走向民族化道路的必要途径,对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突出我国艺术设计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发展中,重视现代艺术的时代性与重视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化,应当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在以现代艺术设计的设计原则,以人们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为依据的基础上将民族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

1.化繁为简

现代艺术设计对民族元素的应用应当是一个对民族文化进行解构再重新结造的过程。优秀的民族元素不但具有优美的造型,并且具有深厚的内涵,但是同时也具有一些过于复杂并且与当代社会不适应的内容。当这些内容被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后,不能被人们较好地接受或者记忆,从而制约艺术设计作品的传播。这就要求在现代艺术设计应用民族元素的过程中要具有选择性。在保留民族元素本身所富含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民族元素的简化、移植或者局部变形来对民族元素进行创新,从而摒弃民族元素中过于烦琐或者当代审美观难以适应的内容。

2.重视对西方艺术设计思想的借鉴

在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去民族化”还是“全盘西化”都是不可取的,但是西方艺术设计理念中的确有许多对我国艺术设计有价值并可以借鉴的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外来文化势必会对我国的艺术设计产生较大的影响,而20世纪法国、美国等国家的艺术设计重视吸取外来文化精髓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说明了外来文化并不一定会对我国民族文化起到颠覆作用,反而有助于我国艺术设计在应用民族元素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创新。

3.突破传统色彩应用

民族元素中的色彩运用并不完全适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以我国的传统图形为例子,许多传统的图形在着色上使用矿物性染料,这种染料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变得黯淡。这也是许多艺术设计工作者认为民族元素的色彩运用不能直接向现代艺术设计移植的原因。但是事实上我国民族元素中的传统色彩的应用,有助于我国民族艺术精神内涵的表达,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所以现代艺术设计对民族传统色彩的运用中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利用科技的发展对民族传统元素的局限进行突破。

数字插画图形设计案例,生肖设计,如图2-1、图2-2、图2-3、图2-4所示:

图2-1 鸡

图2-2 龙

图2-3 牛

图2-4 鼠

民族文化的认知与传承要有一个新的作品形式,在设计中没有强调生肖动物性细节特征,只设定一个大的外形,用图案进行拼贴,运用cdr或Flash软件制作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