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进展与创新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进展与创新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有的院校在组织结构上,则出现了高层领导人员屈指可数,中层领导人员占绝大多数,基层人员占少数的扁平“四棱状”结构。从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无法为学校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这些人员是高校人力资源流失的重点,需要引起重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的行政安排决定一切的现状并无有效改变。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进展与创新

(一)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

从理论上说,高校已经经历了传统的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阶段。实际上,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尚未达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地步,大部分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无论在指导思想还是在工作方法上,仍处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承担具体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还缺乏了解,管理理念和方式相对落后。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人力资源的行政配置性和垄断性在高校人事管理中根深蒂固,部分高校的人事工作存在着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现象,在用人上注重人力资源的职称学历,忽视人力资源的终身教育;注重人力资源的组织建设,忽视人力资源的个体需求;注重人力资源的一般使用,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过于重视整体数量,忽视人才质量。无论是引进人才,还是开发人才,许多高校把目标首先定在数量上,注重人才数量与速度,而忽视质量与效益的整合。因此导致部分院校的一些部门,一方面人才开发速度过快,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使已经开发出来的人才资源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不出应有的效能,造成了人才开发与实际工作脱节,人才供需结构失衡。

过于重视“开发引进”,忽视“对应”。一些院校制定了许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而且政策非常宽松,只要是“双高”(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不管是否能找到专业的舞台,不管能否有展现才能的场所,先引进来再说,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对应性。在开发人才方面,有些院校就以为是对教师实施培训,或送出去读委培等等,至于如何合理地使用培养出来的人才,则缺乏配套的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学非所用、或用非所长、或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等不合理的现象。

(二)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平衡

在高校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中,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人力资源整体性开发不够,没有用科学的、符合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等来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规划和管理高校的人力资源,造成高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平衡、结构不够合理,人才的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不能适应教学科研工作需要。

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有的高校由于在年龄结构上出现了“断层”现象,一大批年轻教师中,具有助教或讲师职称的占绝大多数。有的学科还没有配备一定数量的教授级人员,这势必给教学和科研等带来一定的影响。职务结构呈现扁平的“四棱状”。根据《组织行为学》理论,组织的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现代控制论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幅度一般以一个领导者管理7个下属为宜。而有的院校在组织结构上,则出现了高层领导人员屈指可数,中层领导人员占绝大多数,基层人员占少数的扁平“四棱状”结构。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低效率,造成各层次、各岗位人员的调配不合理,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阻碍了高校的深化改革,使其难以适应高校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www.daowen.com)

(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随着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多年来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是形式多于措施,而措施又多于实施。旧思维方式的惯性以及体制的内在弊端使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如职务“终身制”、“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观念一时很难转变,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从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无法为学校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在人才规划设计上缺乏长期战略,人才培养流于形式,人才引进后重使用、轻培养,从而抑制了高校及教职员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才流失较重

在高校,教师相对而言自由度比较大,除了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员流失创造了条件。受就业压力的影响,有很多人感觉到直接参与社会竞争还存在不足,于是努力想通过继续攻读博士、硕士来提高学历层次,以满足日益竞争的就业市场需求。为了给自己找到充足的时间能够学习以应对考试,很多人把目标放在了自由程度较高的教师行业,于是这部分人成为高校流失比较大的人员。还有一部分人员到高校之后,对自己定位比较高,感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难以完全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或者有“不得志”之感,因而容易对单位产生失望感而最终选择离开所在的高校。这些人员是高校人力资源流失的重点,需要引起重视。

(五)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

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完善和发展,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并没有完全消除。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的行政安排决定一切的现状并无有效改变。由于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全面把握,高校在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时,就容易出现问题,突出表现在:行政管理人员过多,而基层工作人员很少;新设专业教师不足,师资力量与专业调整不适合,而一些老专业教师比较多;高级人才缺少而一般人员过剩;不能正确搭配科研型教师与教学型教师的比例,或者难以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等。这就导致人力资源优势不能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