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师资动态配置影响因素分析的影响结果

高校师资动态配置影响因素分析的影响结果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我国高校多以公办性质为主,影响资源动态配置的外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趋同的。在微观层面上,影响高校师资动态配置的主要是内部因素,包括发展定位、招聘录用和培训开发、教师的构成比例等。资源动态配置侧重于对教师的开发与管理,从而提升资源配置的存量与流量,而可以量化的高校教师构成比例则是资源动态配置的重点。综合上述,高校师资动态配置影响因素列于表10-1。

高校师资动态配置影响因素分析的影响结果

(一)资源动态配置的外部影响因素

影响高校师资动态配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其中,在外部影响因素方面,集中体现为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环境,这些都是定性的环境因素。

由于我国高校多以公办性质为主,影响资源动态配置的外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趋同的。在微观层面上,影响高校师资动态配置的主要是内部因素,包括发展定位、招聘录用和培训开发、教师的构成比例等。评价教师构成比例的指标具有多样性,如生师比、高级职称比例、博士比例、专任教师比例、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生师比、高级职称比例、博士比例和专任教师比例四个因素。

在影响高校师资动态配置的因素中,发展定位、招聘录用、培训开发在各个高校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属于定性因素;教师的构成比例是定量因素,同样具有差异化的特点。资源动态配置侧重于对教师的开发与管理,从而提升资源配置的存量与流量,而可以量化的高校教师构成比例则是资源动态配置的重点。综合上述,高校师资动态配置影响因素列于表10-1。(www.daowen.com)

表10-1 高校师资动态配置影响因素表

因此,高校要使教师资源配置增值,必须根据教师的特点进行制度安排,确定合理的生师比、高级职称比例、博士比例和专任教师比例,并且对高校的招聘录用、培训开发和发展定位给予战略操作规范,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利益相一致,从而达到提升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的存量与流量的目的。其中,确定合理的生师比、高级职称比例、博士比例和专任教师比例,对高校的招聘录用、培训开发和发展定位给予战略操作规范是本研究对于高校师资动态配置探讨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