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学信息分析导引-信息分析导论

科学信息分析导引-信息分析导论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所谓“科学信息”,是指一切有关科学发展活动的信息的总称。学科研究主体分析。随后,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于1986年2月14日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信息分析导引-信息分析导论

科学首先指对应于自然领域的知识,经扩展、引用至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社会科学。《辞海》将其定义为: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1]

所谓“科学信息”,是指一切有关科学发展活动的信息的总称。在本书中,我们着重了解科学信息分析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有关学科结构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这是科学信息分析的重点内容,主要为科学研究和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导向、依据和信息支持;其二是有关科研项目(课题)相关内容的分析,如对项目(课题)指南、项目(课题)申请与资助情况等的统计与分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某一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特点与趋势,为项目(课题)申请人和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5.1.1.1 学科结构和发展趋势分析

学科结构的内容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其一是以某一研究对象展开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包括反映特定研究对象的范畴、概念、原理及逻辑结构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研究内容及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论等;其二是以该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所组织的学科分支,使该学科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拓宽学科研究领域,丰富学科研究内容。近年来,对学科结构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更多的是结合可视化分析方法,重点从研究主体、知识基础、研究进展三个方面来描述。

(1)学科研究主体分析。

学科研究主体一般指从事某一学科领域研究的研究者。对于文献来说,其研究主体就是作者,以及作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单位(机构)等。对学科研究主体的研究,能够了解学科发展的一些基本信息和背景,有助于对学科未来方向的把握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形成。

(2)学科知识基础分析。

学科知识基础(文献内容、来源期刊):学科知识基础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文献本身以及文献发表的期刊。一般来讲,一个学科的一些核心文献也就是该学科的奠基性文献,在学科领域处于很高的学术地位,并常常被后面的研究者引用;一个学科在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其文献(特别是经典文献)往往会集中在与其上位学科主题相关的重要期刊中,并能够形成大面积的研究热点

(3)学科研究进展分析。

学科研究进展(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研究趋势):通过对文献关键词出现频次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某个学科领域研究的主题分布和重点内容,从而揭示该学科的整体结构。因此,学界普遍认为,出现频率高的关键词能够反映某一学科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的概念最早由科学计量学家Price提出,用于描述某一研究领域的动态本质。Price(1965)将由Burton和Kebler早在1960年提出的猜想表达为期刊文献可能是由两种有着不同半衰期的文献——经典文献和过渡文献——组成,而过渡文献实质上对应于研究前沿。Price认为,“研究前沿是基于新近研究成果的”;[2]与研究热点不同,研究前沿更加强调新趋势和突变的特征。研究趋势更多的是在前面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的基础之上,结合作者自己对相关领域研究情况的整体把握,对学科今后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的一种预测,略带有主观性。

5.1.1.2 科研项目(课题)内容分析(www.daowen.com)

在我国,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社科基金”)。

20世纪80年代初,为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变革科研经费拨款方式,中国科学院89位院士(学部委员)致函党中央、国务院,建议设立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首肯。随后,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于1986年2月14日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自科基金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按照资助类别,自科基金可分为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专项项目、联合资助基金项目以及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

社科基金设立于1991年,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管理,是我国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社科基金设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人口学、统计学体育学、管理学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以及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已形成包括重大项目、年度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六个类别的立项资助体系。

对科研项目(课题)相关信息的分析,使科学最新进展及所出现的新观念、新方法得到及时交流,也利于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特别地,对促进重大课题研究攻关项目(课题)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科研项目(课题)的内容分析包括指南解读与分析、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两个主要方面。

(1)科研项目(课题)指南解读与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七条规定:“基金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定基金发展规划和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基金发展规划应当明确优先发展的领域,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应当规定优先支持的项目范围。”[3]同样,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学科引导功能,从1999年开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开始申请社科基金时,发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以下简称《社科基金指南》),从宏观上限制课题的具体范围。《社科基金指南》条目一般只规定研究范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申请人要自行设计具体题目,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或问题指向的申请一般不予受理。

由此可见,科研项目(课题)指南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科研项目(课题)基金资助的导向性、广泛性与针对性。对科研项目(课题)指南进行解读,以及统计、分类和主题分析,有助于对当前某一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整体把握,从宏观上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研究热点和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向。

(2)科研项目(课题)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

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是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两种重要渠道,它面向各类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以自由申请、公平竞争的方式配置资源,这对于吸引科研人才、稳定基础研究的科研队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和相关科学研究机构是从事和开展基础研究的主要单位,不同机构在基础研究中的竞争力往往可以从承担自科与社科项目(课题)的数量当中表现出来。对科研项目(课题)申请、受理与资助的分析,一般包括对不同科研单位的项目(课题)申请与资助情况、科研队伍中不同群体的项目(课题)申请与资助情况等数据的量化分析,这有助于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各分支学科和各类别项目(课题)申请的特点、态势和存在的问题,为科研人员后续的项目(课题)申请,和项目(课题)管理机构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