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监督机制研究成果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监督机制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前教育投入监督即对学前教育投入主体的行为进行检查、控制,确保学前教育投入的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学前教育投入监督机制是政府财政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学前教育投入监督机制,是财政监督向公共服务领域的延伸,有助于解决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规律。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监督机制研究成果

监督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存在。宪法监督在整个监督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45]监督,即为保证权力的正常有序运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督促、控制、反馈和调整的各种活动之总称。学前教育投入监督即对学前教育投入主体的行为进行检查、控制,确保学前教育投入的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学前教育投入监督机制是政府财政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学前教育投入监督机制,是财政监督向公共服务领域的延伸,有助于解决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规律。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以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是现代监督制度的核心。[46]构建学前教育投入监督机制,从本质上讲是对政府财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第一,健全投入监督法律体系。制定财政法,明确规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性教育预算中,应单项列支学前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并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和发展学前教育;确定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不同的投入体制;城市与县城地区实行政府投入、社会支持及家长分担教育成本的投入体制;农村地区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发展体制;明确规定逐步加大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性投入中学教育经费的比例。[47]同时,就财政国库监督、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等问题,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抓紧制定财政监督管理法。特别是针对财政转移制度、财政补贴、财政专项资金、行政补偿等制定专门法规,以加强对相关财政行为的约束和规范。[48]

第二,充分发挥多元监督主体的作用。当前我国财政监督主体单一,主要局限于财政部门的内部监督,监督机制并不完善。要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的监督、民主监督、政府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理顺监督主体的关系。同时,监督职责明确,充分确定人大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自我监督的职责,各监督主体的监督内容互有侧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www.daowen.com)

第三,建立覆盖学前教育经费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不同阶段监督的作用,使学前教育经费运行的全过程都在监督之中。事前对学前教育资金分配过程进行监督,包括对资金分配的各项规定执行情况以及对资金分配程序的监督,最大限度地弱化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资金分配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事中对整个监督体系的中心环节进行监督,重点监督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的日常,确保监督工作与资金运行同步进行,确保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事中重点监督预算的执行、调整和资金拨付等方面,以保证审批程序和操作规程执行到位。事后则对资金使用的结果进行监督,对经费的运行进行审查、总结和纠正。

第四,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相关制度,增强学前教育资金申请、分配、使用和调整公开度和透明度,明确学前教育投入相关信息的公开范围、时限、方式和途径,并进一步建立信息反馈和预警系统,及时将监督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监督客体,以便能够及时纠正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