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封宝塔镇明州-探寻古鄞

天封宝塔镇明州-探寻古鄞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封宝塔镇明州天封塔,位于宁波市中心,与著名商城城隍庙咫尺相望,为宁波市内一大胜迹。天封塔为六角形砖塔,高51米,明暗共14层,飞檐翘角,清雅古朴,蔚为壮观。天封塔另据传,该年塔与寺应时拔起,但好景不长。天封塔尽管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但仍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现在的天封塔是按出土的南宋天封塔模型修建的,它古色古香,风姿绰约,有诗为证:天封宝塔镇明州,趁暇登临倦未休。

天封宝塔镇明州-探寻古鄞

天封宝塔镇明州

天封塔,位于宁波市中心,与著名商城城隍庙咫尺相望,为宁波市内一大胜迹。

据《鄞县通志》记载:天封塔系“唐武后天册万岁及万岁登封”年间所建,故名。天封塔为六角形砖塔,高51米,明暗共14层,飞檐翘角,清雅古朴,蔚为壮观。据传,当时建造天封塔时,鲁班采用泥沙层层堆积,把砖石运送上去,直到塔顶。塔顶建成后,再把泥沙摊铺于附近空地,于是,天封塔附近有两条街道,至今仍称“大沙泥街”“小沙泥街”,可见其造塔之艰难,工程之浩大。

天封塔

另据传,该年塔与寺应时拔起,但好景不长。南宋建炎四年(1130)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宋高宗赵构逃离明州,金兵进城血洗,天封塔在大火中倒毁。直到14年后,即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成为一座仿宋阁楼式砖木结构佛塔。天封塔又在元泰定元年(1324)毁圮,至顺元年(1330)第三次重建。后来在明永乐八年(1410)、嘉靖三十八年(1559)、清顺治十七年(1660)、雍正九年(1731)、乾隆三年(1738)都进行过修缮,古代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清嘉庆三年(1798)农历十二月初三。其时天封塔正在维修,因塔内堆积大量木材,一个点塔灯的和尚不慎留下火种,结果把塔檐栏杆、楼梯等全部焚毁,只剩下光秃秃的砖塔躯壳,故人们看到清代民国时的老照片,天封塔仍然是焚毁后的破败,直到1935年才重修。天封塔尽管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但仍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天封塔作为宁波城市的象征,久负盛名,成为历代名士的游览胜地,留下了不少题咏。元代董洵《登天封塔》写道:“拾级登危塔,天高手可攀。千寻环晓郭,几朵压春山。岛伫栏边稳,云生脚底闲。十年今一上,临眺始开颜。”明代李堂《咏天封塔》诗曰:“风暖正月闲,危栏怯近攀。眼中分世界,岛外列江山。南斗云霄上,东溟浩渺间。乘槎余逸兴,高处不胜寒。”都道出了天封塔的高峻与逸秀。

天封塔始建年代久远,1988年在拆建时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元代版本《大乘妙法莲华经》,有古钱币、古匣、佛像、玉器等,还有铁铸的塔刹。塔刹是装在塔顶上的,分为三层:最下层的叫“覆钵”,是元代的遗物;中间一层呈扁圆形,形状如珠叫“宝珠”;最上面一层如碗,叫“承露”,意为承接露水用的,这后两件是清代的遗物。在地宫还出土了制作于1144年的天封塔地宫银质模型、天封塔模型等珍贵文物100多件。它不仅为人们了解天封塔的历史原貌提供了实物依据,也为恢复南宋绍兴年间江南歇山顶殿堂建筑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其中银质模型、铜佛像、钱币、经文等珍贵文物已被收入《中国文物精华大典》,有些文物现珍藏在宁波市博物馆里。(www.daowen.com)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修葺天封塔时,曾在塔顶部位发现了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弘俶造的一座鎏金青铜塔,塔上铸有落款“乙卯岁记”(955)的铭文与天封塔地宫石函铭文,印证天封塔始建于唐是可信的。现在的天封塔是按出土的南宋天封塔模型修建的,它古色古香,风姿绰约,有诗为证:

天封宝塔镇明州,趁暇登临倦未休。

举目仰瞻银汉近,荡胸平见白云浮。

远穷海宇三千界,高出风尘十二楼。

忽闻下方钟磬响,回望星斗挂檐头。

(杨古城 鲍贤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