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代墓葬壁画:阴间与阳间的象征

汉代墓葬壁画:阴间与阳间的象征

时间:2024-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墓葬壁画汉代的壁画以宫殿壁画和墓室壁画为主,分别代表阴间和阳间。而在墓葬中则保留了大量的壁画,既有石刻的,也有在砖上绘的。考古资料中发现的墓葬数量很多,我们所能看到的汉画,主要是墓葬中的壁画和石刻画像。汉代墓室中的装饰壁画,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西安交通大学墓室中精美的壁画遍及墓壁及券顶。这座西汉墓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壁画墓之一。

汉代墓葬壁画:阴间与阳间的象征

第一节 墓葬壁画

汉代的壁画以宫殿壁画和墓室壁画为主,分别代表阴间和阳间。地上建筑中的壁画由于建筑的被焚烧和腐朽,能够留存下来的极少,在都城考古中有所发现。在汉长安城长乐宫有发现,但遗存不多。而在墓葬中则保留了大量的壁画,既有石刻的,也有在砖上绘的。

文献记载汉代宫殿壁画十分兴盛。文帝时,在未央宫承明殿上画了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之类。武帝时,在甘泉宫台室四壁画天、地、泰一的神仙群像。汉宣帝时,将辅国有功的大臣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11人的图像绘于麒麟阁。东汉明帝年间,为表彰前世功臣,乃图画中兴“二十八将”于洛阳南宫云台。皇帝于宫殿之中命人绘制这些壁画,政治目的十分明确,均在于扬善抑恶,号召人们忠于皇室朝廷。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人物肖像画艺术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诸侯宫室、各地州郡府堂、学校、寺院等也都有壁画产生。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描绘了鲁恭王刘馀所建灵光殿壁画的灿烂辉煌:“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1]墙壁上不仅描绘了千变万化的事物,还包括自远古以降的历史人物,如九头的人皇,半蛇半人的伏羲、女娲以及尧、舜、夏商周三代的君主,还有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等。一方面有严肃的礼教内容,另一方面又有灵异的神话形象,很清楚地反映出文化绘画艺术对汉画的影响。

图四十七 陕北东汉壁画墓

还有一些诸侯王则按自己的喜好绘制壁画,如广川王刘海阳在宫室内画有男女交媾的裸体画,反映了汉代王公贵族中淫荡猥亵之风盛行。

州郡府堂壁画的内容主要是该地历任地方官,目的是“明其品德,以资鉴戒”。学堂内则主要绘制孔子及72弟子像,有的加上三皇五帝、三代君臣等。佛教传入我国后,寺院中就有壁画出现,但内容不外佛教人物等。

两汉统治阶级贵族生活豪华奢侈,厚葬之风极其兴盛。他们的墓修得很讲究,墓内有会客室、卧室、宴会厅、厨房车马间等,在结构上分为前堂、后室、左右耳室等。有的地方还在墓前修石室或祠堂等地面建筑。这些地下墓室和墓前祠堂都用绘画或雕刻装饰。

考古资料中发现的墓葬数量很多,我们所能看到的汉画,主要是墓葬中的壁画和石刻画像。汉墓壁画的发现,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目前见诸正式报道的就达60余处。它们分布在北到辽宁、内蒙,南达长江流域,东至山东,西达甘肃的广大地区内,时间涵盖两汉,内容极为丰富。

汉代墓室中的装饰壁画,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强。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经济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1966年止,通过对洛阳市烧沟西汉晚期无名氏壁画墓、山西省平陆枣园村墓、江苏省徐州黄山陇、山东省梁山后银山、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东汉晚期的两座大型壁画墓、内蒙古托克托及辽阳棒台子和三道壕等多座壁画墓的发掘,初步了解到汉墓壁画的分布情况及其区域特点。70年代,又先后发掘了河北省安平逯家庄、定县八里店、陕西省千阳、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晚期大型砖室壁画墓和洛阳西汉晚期卜千秋壁画墓,进一步全面了解到汉墓壁画的分布、产生年代和壁画题材内容。198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发现的西汉墓壁画是迄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图壁画。[2]近几年,随着大规模基本建设的进行,壁画墓的发现更多,在西安就有曲江、西安理工大学壁画墓的相继发现和发掘。

汉墓壁画的内容丰富,有的表现贵族生活方式,较常见的有显示墓主人生前显赫生活的出行图、饮宴百戏图、庖厨图等;有的展示历史人物的事迹,较常见的有贤君名臣、贞妇烈女、孝子贤孙等;有的表现神仙鬼怪;有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一般生活场面,如劳作等。就目前的壁画内容而言,陕西发现的西汉壁画墓主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天象图,而河南的则主要是升仙与天象等。(www.daowen.com)

从艺术表现上看,汉代墓葬壁画已能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将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出来。技法上则有勾勒平涂,有设骨法。线条有粗有细,用笔已有刚劲柔婉之区别。着色上有浓淡的渲染。主要分布在河南与陕西两省,譬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曲江、西安理工大学等都发现过西汉壁画墓,但规模都小一些。西安交通大学墓室中精美的壁画遍及墓壁及券顶。壁画内容有门吏、生活场景、天象等图案,其中人物近40个,其神态各异形象生动,为日常的生活场景。人物之上有一周帷幔,将其与受损严重的顶部天象图隔开,天象则主要是二十八星宿、太阳金乌、月亮蟾蜍和青龙白虎等,保存至今十分难得。其壁画的做法为先在墓壁、券顶上刷一层白灰,再在之上用墨线起稿,最后填充红、蓝、黑、绿、褐、黄等颜料

1976年发现的洛阳卜千秋墓壁画,时间大约是西汉昭帝到宣帝时期。壁画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典型的驱邪升仙的主题。墓墙后壁上部正中绘有一个猪头怪人,这就是驱邪打鬼的“方相氏”,其下绘青龙、白虎,墓顶为一长卷式画面,自东向西依次画彩云,人身蛇尾的女娲,内有蟾蜍与桂树的满月,手持节、身披羽衣的方士,交缠奔驰的双龙,身似羊而枭首张翅的枭羊,鹰头凤尾、展翅飞翔的朱雀,昂头翘尾奔跑的白虎,头绾双髻、面向墓主、拱手下跪作迎接状的仙女,乘三头乌、捧三足乌、闭目飞升的女主人和乘腾蛇持弓、闭目飞升的男主人则画在中间。其后有奔犬与蟾蜍。从艺术表现来看,线描勾勒粗放、自由、有力。虽然画中人物平静安详,但由于披肩、袖以及须发的线条流畅、洒脱,故而增强了整个画面的翘举飞扬之势。设色虽只有朱红、淡赭、浅紫和石绿,但整个画面并不显单调。可以看出,画面内容虽为驱邪升仙,但其作风却是一种粗犷、奔放、自由生动的写实主义手法,给人的感觉是新颖向上的,而不是阴森灰颓的。

图四十八 宴饮观舞壁画

洛阳王城公园的西汉墓壁画,前堂顶部绘有日月星云等天象图,隔墙正面画二桃杀三士等历史故事和方相氏打鬼图。墓室后壁画为鸿门宴的历史故事,墓门内上额有“伏魔降吉祥”的画面,隔墙背后画墓主人乘龙升仙的情景。这座西汉墓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壁画墓之一。绘画色彩艳丽,笔触简练流畅,人物生动传神,场面布局紧凑,是二千年前壁画艺术的珍品。

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是东汉晚期的作品,全墓壁画有46组、57个画面,内容极为丰富,是迄今所见汉墓壁画中图幅和榜题保存最多的一处。壁画主要表现了墓主人的仕宦升迁等生活,由“举孝廉”时起,止于“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画面上出现了墓主人所经历的繁阳、宁城、离石、武城等府县城市。画有官署、幕府、坞壁、庄园、门阙、楼阁等各种建筑。有侍从之威仪,有出行之仪仗车骑,有饮宴百戏、迎宾庖厨等场面,有农耕放牧、蚕桑渔猎等图景,也有表现儒家思想的题材,如古圣先贤、豪杰义侠、孝子志士、良母贤妻等历史故事,有显示道家思想的内容,如死后升仙,天国之羽人,奇禽异兽和各种祥瑞等等。还有“仙人乘白象”的佛教故事。总之,这一坟墓的壁画内容极广,是研究东汉晚期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思想、现实生活等方面之极有价值的资料。

2004年在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内发现一个西汉壁画墓。墓室内壁画的生活场景中,人物穿衣类型有三种,即襦裙、袍服和襦衣。从衣着上可以看出,壁画中穿着襦裙的女性是地位较高的贵妇人,而穿着襦衣和袍服的则是侍女、婢女、仆人等低等下人,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壁画中人物神情自然传神,总体风格粗犷拙朴,与工笔画的韵味迥异,反映了当时西汉京畿之地的绘画水平。同时,壁画中的人物形象较高大,多与真人同高,个别人物高达2米,为目前汉代壁画墓发现所仅见。[3]

2001年在陕西省旬邑县发现东汉壁画墓。墓内壁画内容丰富,绘制技法多样,艺术水准较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壁画主要分布在前室四壁和顶部以及后室墙壁和东西侧室的前部。画面主要有:墓主庄园中生产活动场景的农耕、放牧、苑厩,表现墓主仕宦身份的车骑出行;祥瑞图,如羽人、芝草;天象类,日、月、星及四方星座等。此外,还有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庖厨、宴饮等画面,多绘于耳室;宗教类画面,如莲花、藻井等,绘于前室顶部。

图四十九 四神运行壁画

从上述各地墓壁画的情况可以看出汉画的一些共同特点:汉画的内容主要是三大类:其一是神话传说阴阳五行、日月星辰等,是神化的自然界,也是人所向往的神仙世界。产生这类内容的原因是由于秦皇汉武都相信神仙之说,他们多次派人寻仙,采访不死之药,汉武帝在华山、泰山都建立了祠神的宫观,建有与上天相通的“神仙道”。宫室服装又模仿神仙用的东西,车上还画有云气,旗上画着龙蛇龟熊。东汉时,朝廷又特别推重谶纬之学,谶是一种吉凶的预言,讳包括天文历数,上古神话传说、地理知识、礼制经义等等,所以各种神话怪说流行。贵族死后都希望上天成仙,他们的墓室自然也要布置成神话世界,以实现其升仙的愿望。其二是表现历史故事,这与汉代经学盛行,儒家主张通过历史进行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有关。其三是表现贵族世俗生活的内容,主要是墓主生前的事迹,表现的场面则多数是宴乐、百戏、狩猎、车马出行这些日常起居的情景,这类内容最多,画得也最热闹生动,充分反映了汉代贵族希望生前死后都能尽情享受物质生活的社会风气

绘画技法是以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使用朱、绿、黄、橙、紫等色调的矿物质颜料,因而壁画色彩历久不变,发现时一般都很鲜艳。造型手法上继承春秋晚期以来的写实而夸张的传统,在绘制技巧上则发展了战国至西汉早期宫廷壁画和帛画上所见的墨线勾勒轮廓再平涂施色的手法。前期技法还比较单一,到东汉晚期,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没骨法、白描法,有的画面如望都1号墓的属吏人物还使用了渲染法。在构图上,它已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的形式,注意讲求比例和透视关系。这些成就为我国绘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汉墓壁画之所以盛行,主要是统治者提倡孝道和厚葬,按照“事死如事生”的礼制。特别是东汉时期实行察举孝廉的制度,厚葬成为人们踏上仕途的必经之路。因此,所谓“崇饰丧祀以言孝,盛饷宾客以求名”的风气四处弥漫,厚葬之风愈演愈烈。很多人竭其所有为父母或自己修建坟墓,在模拟生人居住的地下墓室壁面上,大量绘制表现生前权势、威仪和财富的生活及历史神异形象,以期获得“孝”的声誉,有利于仕宦之途,这就是汉墓壁画盛行的社会根源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