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明清六部的地位和权力增强,保障皇帝命令执行

六部地位提高、权力增大的同时,明统治者需要采取措施保证六部忠实地执行皇帝的命令,并防止其权力的滥用。清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大体与明朝相同,也以六部掌全国行政。如明代的兵部尚书对全国军事负全权责任,军队由他令
理论教育 2023-07-20

先秦官吏监控与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关系

以上“邦治”的对象主要指先秦国家官吏的犯罪行为。商鞅认为,单靠行政系统的官员们互相监督是不行的,需要建立一种具有职务相连而利益相异的钳制关系的体制,才能纠察官吏之不法,保证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选任、督责、考核是制臣治官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监督官吏守法,这种统治术是君主所必须掌握的。
理论教育 2023-07-20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考绩制度的利弊及局限性

考课逐步趋向法律化、制度化起源于西周的考核制度,已有《大计法》作为对职官进行行政考核的依据。秦的《效律》、《为吏之道》中提出的官吏“五善”、“五失”标准,使考核逐步制度化。但我国古代社会的考绩制度也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弊端如下。
理论教育 2023-07-20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酋邦联盟与民族融合

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可称为酋邦社会阶段。黄河流域的姬姓黄帝酋邦和姜姓炎帝酋邦间世代通婚,同时也为扩张而交战。在炎帝被打败后,黄帝的名声显赫,成为中原各酋邦的首领和民族融合的中心。传说黄帝的后裔进入黄河中下游后,逐渐同夷人与犀人结成新的酋邦。酋邦联盟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界限,扩大为地缘关系的共同体。
理论教育 2023-07-20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学校储才,待科举

而明清参加科举考试者必先入学校读书,取得一定资格后,才能应试,其目的是把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途径。这种“学校储才,以待科举”——把培养与选拔、学校与科举结合起来的做法,是明清科举特点之一。
理论教育 2023-07-20

唐宋行政制度中的考绩制与监督方式

为了加强对考绩工作的监督,中书、门下两省又派出校考官和监考官,分别对京官和外官的考绩进行监督,以防止和纠正考课过程中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其具体考课的方式和标准有京官的三等考核法,县令的“四善三最”法和路、州官员的“七事考”。京官三等考核法。
理论教育 2023-07-20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上计、考课

战国时各国上计已较普遍。秦的上计方式与各国以券为凭的做法一致。西汉丞相府还专设“计相”,协助丞相处理考课事宜,郡国设有上计掾、吏各一人,负责郡国考课。为了加强对地方郡国的控制,汉朝规定郡国守相的考课由中央直接负责。当郡国的计簿由上计吏送达朝廷后,便进行会课。
理论教育 2023-07-20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十六国和北朝地方行政制度

苞荫户对宗主有程度不等的依附关系,这种以宗族、部曲为单位的基层组织,北魏称“宗主督护制”。北魏时出现的“镇”制,是为防备北方少数民族南下而建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镇渐变为县之下的地方行政建制。北魏地方无乡里组织,实行“宗主督护制”。
理论教育 2023-07-20

宰相制度: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演变

第三章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在中央专制集权下,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即使是“衡石量书”、“日理万机”的皇帝,对纷繁庞杂的行政庶务也不可能事必躬亲。它表明只有建立庞大的官僚机构,方能达到其“执天下之大权”的目的。宋以中书令、平章政事、枢密使为宰相。明清后则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具有宰相之职。
理论教育 2023-07-20

中国古代魏、西晋地方行政制度史

这是蜀、吴二国私下在瓜分曹魏土地。这种遥领和虚封,都视自己为正统,认为将来必能统一天下,同时也是虚张声势,其结果使地方行政制度趋于混乱。魏晋以来,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军政是重要特点,这是地方势力加强的必然结果。曹魏、西晋仍称河南尹。曹魏、西晋亦置司隶校尉,所治之区称司州,地位与州同。
理论教育 2023-07-20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察举制及科目完善

察举科目主要有四种形式。贤良方正由何人荐举无定制,均由诏书规定。察举制的进一步完善是在汉武帝时期,其标志是孝廉科的出现。举贤良方正无人口名额的限制,而孝廉在东汉和帝前规定郡国每年察举二人,至后郡国按二十万口率岁举一人,口不满二十万者,两岁举一人。由于孝廉有定时、定员、定制的规定,因此它成为察举的重要内容。博士弟子与贤良方正、孝廉被视为察举中三大科目。
理论教育 2023-07-20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九品中正制的利弊及演变

但至东晋中后期弊端丛生,九品中正制成为加强门阀统治的一个工具。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尚能重乡议,品评人物注意品德和才能,门第还未作为唯一的选士标准。九品中正制已走到了尽头,继之而起的是延绵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理论教育 2023-07-20

中国古代政治与行政制度演变

县和郡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逐渐形成的。但齐、晋等国县的军事职能依然存在,因此行政与军事结合,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合一,成为当时县制的特点。成文法的出现,推动了封建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
理论教育 2023-07-20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