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做一个心理阳光的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心理阳光人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阶段,经历着一个明显的、典型的分裂与矛盾统一的过程,表现多元而立体。触摸自我,帮助大学生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自我意识的统一就是指把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统一起来。自我意识统一的过程也是自我同一性的过程,即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自我认知、自我
理论教育 2023-09-22

预防大于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必要时实施心理干预“网络成瘾综合征”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和治疗。内隐致敏法又叫想象性厌恶干预,指用想象上网之后的过程和结果的方式让自己对上网产生厌恶感,从而逐步减少直至戒除网瘾的一种方法。
理论教育 2023-09-22

大学生情绪管理:品味五味,成为心理阳光人

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情绪的有效管理,如何适时适度表达。处于人生转折时期、渴望成功和成才的大学生学习认识情绪、认真对待情绪、品味情绪、管理情绪并努力做好情绪管理的主人,意义非凡。做情绪管理的主人: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情绪。
理论教育 2023-09-22

掌握情绪管理的调适方法,成为心理阳光的大学生

(一)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又称ABC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合理的观念可以引起人对事物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不合理的观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因此,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改变不合理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观念,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达到情绪改善的目的。人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应给予合理的宣泄途径,才能调节机体的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
理论教育 2023-09-22

合理利用情绪,传播正能量

中等程度是考试的最佳情绪状态,对于放松或极度紧张都会破坏学生的认知功能,不利于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对大学生不良情绪进行控制、引导,代之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不但能提高生活质量,也能有效地防治身体疾病。
理论教育 2023-09-22

大学生心理阳光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一般来说,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学生自我体验仍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自觉性来源于社会责任感、成就目标、生活的价值定向和意志的努力与锻炼,而外部的直接诱因的作用则相对地减少了。因而,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他们强烈要求独立和自治,希望摆脱依赖和管束。
理论教育 2023-09-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一个心理阳光的人

如何让心理咨询这一有益的渠道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真正帮手呢?心理咨询老师不等同于一般教师角色,一般需要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心理咨询解决的是心理问题,而不是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求助者能否主动求助,是心理咨询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
理论教育 2023-09-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识别心理健康的标志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关心的是如何能有效识别自己是否心理健康。这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处的特定社会角色和环境特点,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符合以下标准。心理健康的人必然有与同时代、同年龄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理论教育 2023-09-22

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又称外因或环境因素,产生大学生挫折的客观原因是指个体因素以外的自然、社会、学校这些外部环境给人带来的阻碍与限制,致使个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挫折。其中家庭经济困难使大学生心理产生挫折的可能性最大,许多贫困学生因此而自卑、意志消沉或心态失衡。一般来说,心理成熟度和思想境界高的大学生,因对挫折持正确认识而少生挫折感,反之则会有严重的受挫感。
理论教育 2023-09-22

大学生积极交往和自我完善,成就心理阳光

了解大学生交往动因,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促进积极的人际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胸怀和能力。(三)通过积极的人际交往,可以提高认识能力,促进自我完善个体从无知到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融入社会,被社会接纳的过程。完成社会化,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是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最起码的要求。
理论教育 2023-09-22

大学生心理教育:塑造良好形象,增强人际吸引力

个人形象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他人对于个体的行为表现给予的评价。(二)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追求美、欣赏美、塑造美是人的天性。美在广义上来说,不仅仅指的是漂亮或美丽的东西,而是泛指一些能够让人感觉到愉悦快乐的事物。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内在美,外秀内慧。因为,随着交往的深入,外在美的作用会逐渐减弱,他人的关注点会逐渐由外及内,从相貌、仪表转为道德、才能。
理论教育 2023-09-22

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让你成为心理阳光大学生!

所以,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人际交往沟通的技巧,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掌握如下谈话要领:说话得体,恰如其分。真诚是友好交往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谨防合理竞争变无理嫉妒,就要时时注意是否把焦点放在自己的目标上,而不是转移到对“人”的关注上。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提倡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于:竞争对人提出挑战,使
理论教育 2023-09-2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走出负面情绪困境

通过心理工作者和辅导员,给予大学生及时的帮助与指导,帮助大学生及时调整情绪,端正态度,从困难中吸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让自己更快地成熟起来。心理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对有不良情绪情感的大学生要加以疏导,以帮助其建立合理的观念,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关于情绪调节策略,很多心理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对帮助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理论教育 2023-09-22

大学生人际关系基本原则,培养心理阳光者

要想成功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了解、遵循和掌握以下几个人际交往的基础原则。(三)互助互利原则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六)适度原则适度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亲密”,但不要“无间”,尤其是在与关系较好的朋友或是异性朋友之间。所以,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坚持这一原则,正所谓“距离产生美”。
理论教育 2023-09-22

大学生心理不适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导致大学生心理不适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等心理疾病。
理论教育 2023-09-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迈向心理阳光的路径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是这样的:“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躯体疾病和虚弱状态。”一般可以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一)健康状态健康状态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在一般情况下的正常心理状态。(二)不良状态不良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
理论教育 2023-09-22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