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功能型环境税的法律构造研究

中国语境下的复合功能型环境税研究

就中国而言,基本国情要求立法者要更加重视环境税收入功能问题。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首要任务,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必定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中国的应对办法只能是转变发展方式,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税制存在许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之处,亟待加以改革完善。这种重视,既是出于中国实际的需要,也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理论教育 2023-08-12

消费税的积极意义及税率问题

可见,消费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很有必要将上述消费品逐步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此外,使用燃油的助力自行车也应和摩托车、小汽车一样征收消费税。目前消费税税率设计上存在整体偏低、个别税率设计不合理以及差别税率级差不合理等问题。可以说,国家自主对消费税实施优惠措施的几乎没有。
理论教育 2023-08-12

外在工具性价值考评:复合功能型环境税法律构造研究成果

在此背景下,作为规制目的性较强的制度,税法还须符合人们实现某种目标的要求,[65]这就体现为其外在的工具性价值。甚至,环境税法比传统税法上的所得税法、增值税法、营业税法等要体现出更强的目的性,其外在工具性价值更为凸显。因此,环保效益、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是人们观察环境税法的三个重要维度或视角,据此,我们对《环境保护税法》和《环境保护税法》依次进行价值评估。
理论教育 2023-08-12

可持续发展要求环境税税目调整

[3]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当代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被广为接受已有一段不短的时日。从这些方面可见一斑,反映了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反映了生态文明理念的演进。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环境税税目才得以形塑。当然,我们也要在此背景下来反思环境税税目的设计。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开展了环境税(法)研究,对环境税开征的必要性
理论教育 2023-08-12

复合功能型环境税的法律构造研究:萌芽阶段的发展

图1各阶段环境税(法)研究论文发表数量1979—1988年间,我国学者公开发表关于环境税的论文仅有3篇,但这些学者正是我国环境税(法)研究的探路者。同时,靳怀刚认为排污费与环境税是截然不同的,在征收排污费的同时加收环境税是对高污染企业的一种惩罚措施。但须承认,靳怀刚的观点体现了当时希望借环境税的经济杠杆作用来规制环境影响行为的社会吁求。杨斌曾提出“生态财政”这一说法。
理论教育 2023-08-12

复合功能型环境税的方案研究成果

在环境税立法之前,曾有诸多争议,其中之一是排污费改环境税的方案选择问题。2016年12月25日通过的《环境保护税法》表明,立法者最终选择了独立型环境税方案。事实上,2016年的环境税立法是在各方面因素倒逼的情况下所做出的一种选择,具有一定的应急性,也就影响了环境税立法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正因如此,我们能看到,《环境保护税法》其实是受到了很多批评的。
理论教育 2023-08-12

研究结果:复合功能型环境税的法律构造

法国等国的经验表明,全面而广泛的税制“绿化”,在规制污染行为、促进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突出的积极作用。其实,从整体情况来看,开征独立型环境税仍然是很多国家推动税制“绿化”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环境税复合功能的前提。
理论教育 2023-08-12

环境问题的法律研究及历史回顾

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上述感悟并非只是环境税(法)研究上的独特感悟,事实上,就任何稍有历史积淀的研究领域而言,对一段历史时期的研究予以回顾评析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我们知道,学者研究的重点往往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其问题意识通常是基于具体历史条件下、具体时空结构下的主要矛盾而生发的。
理论教育 2023-08-12

复合功能型环境税:核心关切与基本观点

为了更好地完善《环境保护税法》并最终构建理想的复合功能型环境税法,我们认为,就该制度本身而言,应当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来共同着力。从宏观维度来看,应明确“规制—收入”复合功能定位,并权衡好价值定位。这两类行为的法律评价则常常体现为“合法”与“非法”。《环境保护税法》不应当是排污费的升级版,它涉及了立法权、收益权和征管权等诸多重要权力的重新配置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8-12

研究:复合功能型环境税法的法律构造

用环境税来规制环境影响行为,正是国家作为公共环境财产权受托者的分内之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境税是环境制度和税收制度双重创新的产物。另一方面,“规制俘获”理论一再提醒相关风险。[17]许多国家的环境治理实践表明,环境规制俘获问题格外普遍,严重损害了规制效果。基于此,人们可以看到,与同为价格调节机制的收费制度相比,环境税的刚性更强、力度更大,可降低征收机关面临的“规制俘获”风险。
理论教育 2023-08-12

环境税法律构造研究:生长阶段: 1989-1998年

从图3可以看出,在1989—1998年这个阶段,除“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与其他关键词不够紧密外,其他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均较为紧密。学者的研究总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我国在1995年9月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而这一时间节点正处于1989—1998年阶段的中后期。同时,基于对1989—1998年该阶段的研究回顾,我们也能明显看出,在环境税(法)研究领域,法学学者与财税学学者之间关注点与切入点的差别。
理论教育 2023-08-12

环境税法律研究:复合功能环境税构建回顾

[2]即使在刚开始环境税讨论的时候,关于环境税立法方案的选择也是一个存在明显分歧的问题。时间转到新世纪,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举措之一,排污费改环境税更是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在各方看来,彻底改革排污费制度,大力推进环境税立法,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后来,2016年12月25日,《环境保护税法》通过,这意味着独立型环境税方案在争议中脱颖而出,成为环境税立法的首选。尽管如此,环境税方案之争并未就此终结。
理论教育 2023-08-12

环境税收法治评估标尺及法律研究

从全世界来看,环境税费制度依循的核心理论是庇古税理论,该理论本身是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产物,也往往是各国评判环境税费制度的重要标尺。我国2018年1月1日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取代了此前施行多年的排污费制度。因此,庇古税理论也应是评判我国环境税费改革和环境税收法治的标尺之一。即使在许多国家奔向生态文明的当下,庇古税理论也是与生态文明内涵高度契合的,[11]因此,庇古税理论仍然是检视环境税收法治进程的标尺。
理论教育 2023-08-12

环境保护税法下的审计制度及其必要性

和以前的排污费制度不同,《环境保护税法》并未规定环境税的收入归属和使用。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支出必须有规则、有监管、有实效,相关资金利用计划和落实情况都有待于严格的审计,而完善审计制度则显得非常必要。应该明确,审计报告应分别提交给当地人民政府,审计结果及整改措施和效果互相通报。
理论教育 2023-08-12

复合功能型环境税的法律构造研究及意义

笔者发现,《环境保护税法》在理论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还很多,而几乎所有制度规则问题都与功能定位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系。正值我们为理想的环境税法推进研究之际,2016年年底,《环境保护税法》有点意外地快速出台了。
理论教育 2023-08-12

环境税结构与扩大税目:效率权衡

经济效率原则要求税目的选取要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更洁净、更平衡、更协调、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鉴于此,环境税税目的优化设计可以着眼于推动上述“两高一低”行业尽快进行升级或资本转移,使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业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和发展空间。王灿、陈吉宁和邹骥利用CGE模型作了相关分析,他们认为,在中国实施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将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
理论教育 2023-08-12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