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乾县铁师生开展政治社会活动初探

乾县铁师生开展政治社会活动初探

时间:2024-04-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铁师生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开端封建时代的学校教育从来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信条。民国时期,在国共党团组织的活动影响下,在一批思想活跃的教师带动下,乾县中小学校的师生以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热情逐渐关心和参与校内外的政治和社会活动。乾县中学成立后,公民课的教学内容有公民道德、政治生活、地方自治、法律大意和经济生活等。

乾县铁师生开展政治社会活动初探

第五节 铁师生参与政治社会活动的开端

封建时代学校教育从来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信条。到了清末民初,一批知识分子接受并传播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国民政府实行新式教育。学校除教授文化知识外还设置时事政治类课程,学校教育开始涉及政治和社会活动。民国时期,在国共党团组织的活动影响下,在一批思想活跃的教师带动下,乾县中小学校的师生以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热情逐渐关心和参与校内外的政治和社会活动。

(一)学校重视对学生品德的训化和思想政治教育

民国之初,乾县高等小学校设修身课,培养学生“三纲五常”“忠勇礼智义”的道德思想。民国12年(1923),全县各小学改修身课为公民课。以“公民须知”“中国法制大意”等为教授内容。民国16年(1927)各小学取消公民课,设党义课,以三民主义为基本教学内容。民国21年(1932)又恢复公民课,着重培养学生“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道德。乾县中学成立后,公民课的教学内容有公民道德、政治生活、地方自治、法律大意和经济生活等。全县各中小学按照国民政府规定,建立训育制度。乾中、简师、乾师均增设训育主任一职。各中心国民学校设兼职训育员,负责学生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务必信仰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身心,培养知能。学校以各种方式向学生渗透和灌输效忠“党国”的思想。各学校建立周会和升旗制度,每周一为总理纪念日,全校师生早晨集会,由校长领读孙中山遗嘱和《国民守则十二条》,然后由校长和训育主任讲话,查点纪律,训育学生。

(二)组建童子军

童子军是国民政府依照英国童子军的做法设立的青少年组织。以训练青少年从小立志效忠国民党和领袖为宗旨。中国童子军于民国16年(1927)成立,蒋介石任理事会会长,戴传贤、何应钦任副会长。民国26年(1937)乾县童子军组建,办事处设县教育科。“黉小”教师吴化东任指导员。民国28年(1939),“黉小”首建童子军团,陈富裕任团长。随后乾中、简师及各乡镇相继成立童子军训练团。民国30年(1941),童子军在全县各乡镇完小普遍建立,共有成员1400余名。童子军有军歌,有统一军服、军帽、领巾、腰带,配有童子军棍。童子军训练的宗旨为:“效忠党国领袖,培养服从精神”;信条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铭言是“日行一善”;训练目标为“智、仁、勇”。

有必要载述童子军的誓词和制定的纪律,以便进一步了解国民党及其政府在青少年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1.童子军誓词:

童子军×××誓必尽心尽力与各同志:

(1)遵奉总理遗嘱,完成国民革命;

(2)扶助工农及一切被压迫民族;

(3)服从纪律。

2.童子军纪律:

(1)诚实。为人之道首在诚实,做事说话居心均须诚实不欺。

(2)忠孝。对国家须尽忠,对父母须尽孝。

(3)助人。竭己之力扶助他人,每日至少行一善事,不受酬,不居功。(www.daowen.com)

(4)仁爱。待亲戚朋友须亲爱,待众人须和善,对无害于人之生物须爱护。

(5)礼节。对人须有礼貌,凡进退均应和平规矩。

(6)公平。明事理,辨是非,待人公平,处事和平。

(7)服从。对于团体纪律须明确遵守,对于国家法令须确实服从。

(8)快乐。心常快乐,时露笑容,无论遭遇何种困难均处之泰然。

(9)勤俭。好学力行,刻苦耐劳,不浪费时间,不妄用金钱。

(10)勇敢。义所当为,毅然为之,不为利诱,不为威压,成败在所不计。

(11)清洁。身体服装、住所用具须清洁,言语须谨慎,心底须光明

(12)公德。爱惜公物,维护公共利益,勿因个人便利妨碍公众。

(三)五四运动的影响及国共党团组织在学校的活动

五四运动爆发后,西安各学校纷纷罢课、游行和请愿,乾县旅省学生王德安、景德益等20余人徒步回到乾县宣传五四运动。在旅省学生的鼓动和支持下,乾县“一高”学生张守义、云锦章等人组织“一高”学生罢课,走上街头,声讨帝国主义列强侵华行径和北洋政府的卖国罪行。民国10年(1921),在王德安、景德益和牛方珊、范宏亮等人领导和组织下,“一高”以及阳洪、神坊等高小数百名学生,从县城到乡下举行了一次游行示威,揭露和声讨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罪行。民国12年(1923),“一高”学生云锦章、王炳南组织和领导学生反对校长金德龄,砸坏了县知事的轿子。民国14年(1925),王德安、王炳南、王子辅、王玺等人组织并带领“一高”学生走上街头演讲十多天,进行抵制日货和反教会反洋人的活动。民国15年(1926),乾县还发生了“四教员骂县长”的事件。由乾县著名学人赵璧(古琛)、史襄臣、梁守典、胡虎臣等四名教师闯进县府,当面痛斥县长王建若的种种劣迹。赵古琛一气之下,打了王建若一个耳光。

民国15年(1926),国共两党在乾县的组织以“一高”为基地同时成立。校长牛方珊介绍共产党员王玉栽为该校教员,第二年,已是共产党员的牛方珊又聘任共产党员吕剑人、王子辅、秋风宪为该校教员。同年6月成立的中共乾县区委领导成员均为“一高”教师。在“一高”同时成立了中共支部和共青团支部。“一高”有5名教师为共产党员,还有十多名学生为共青团员。“一高”成为中共乾县党团组织的领导中心和大本营。

中共乾县党团组织在“一高”建立后,根据不同阶段的战略任务,多次组织和发动学潮。民国24年(1935)中共乾县组织恢复之后,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中得到较快发展。吴店小学、冯市小学、敬业小学以及乾中、简师、乾师党组织的活动十分活跃。至民国28年(1939),敬业小学发展中共党员24人。民国29年(1940),乾中学生张武、张培基、张恭德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中共组织在学校的发展更为迅速。民国35年(1946),乾师中共组织成立。教师王伯生、吴鸿翰、张居仁、屈文慧,学生苏盈、陈文魁都成为中共党员。乾中教师王未初、鲁学增、魏文涛和学生任新芳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民国37年(1948)西府战役期间,中共乾县组织输送两批学生约20人进入陕甘宁边区。这个时期的乾县教育界已被中共组织控制。教育科长祝宽、国民党县党部书记苏增辉及若干学校的领导人都和中共组织建立了联系。乾县教育界在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增辉

国民党在乾县学校中的组织主要是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三青团是国民党的外围青年组织。乾县学校中的三青团组织建立于抗战时期的民国29年(1940)。这一年,乾中成立了西北青年抗敌协会(简称抗协)。抗协是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复兴社的外围组织。抗协成员集体加入三青团,成立三青团陕西支团直属乾中区队。随后,乾中校长张润泉又发起组织西北青年抗敌先锋团(简称抗先团)。抗先团为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的外围组织。抗先团在筹备时已被中共乾县组织所控制,因三青团的阻挠和干预终未能成立,原来准备加入抗先团的学生集体加入了三青团。这时乾中的三青团员约80余名。区队以下设分队,分队以下设组。民国31年(1942),乾县简师和各中心国民学校相继成立三青团组织,全县各学校共有三青团员200余人。三青团在学校的活动主要是监视共产党及其靠近中共的学生。民国32年(1943),三青团被复兴社把持。民国37年(1948)5月国民党实行党团合并,三青团员集体转为国民党员。由于这个时期乾县教育系统的政治活动基本为中共所控制,三青团在学校的活动大受遏制,影响甚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