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通鉴胡注论纲(第三辑):不明典故误释问题

通鉴胡注论纲(第三辑):不明典故误释问题

更新时间:2025-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不明典故而致误清代学者杭世骏在《李义山诗注序》中曾言:诠释之学,较古希作者为尤难。这里举几则“胡注”中释典有误或引证未尽其意之例。[36]卷六十九“愿不以下流之爱,使就有恨于黄壤也。”[40]按:“胡注”此则释典故有误。

(二)不明典故而致误

清代学者杭世骏在《李义山诗注序》中曾言:

诠释之学,较古希作者为尤难。语必溯源,一也;事必数典,二也;学必贯三才而穷七略,三也。[33]

这里特别谈到了典故出处的考证是注疏工作中的一大难点。这里举几则“胡注”中释典有误或引证未尽其意之例。

(5)卷五十四“将使玄黄改色、鹿马易形乎。”注云:

玄黄者,天地之色也,使之改色,言将使天地颠倒也。鹿马易形,指赵高、秦二世之事。[34]

此句见于《后汉书·崔琦传》,章怀注仅释“鹿马”而未释“玄黄”。[35]“胡注”谓玄黄改色为天地颠倒,亦失考典故。按:“玄黄改色”亦赵高事。王应麟曰:“按礼器或素或青,夏造殷因,注云:变白黑言素青者,秦二世时,赵高欲作乱,或以青为黑,黑为黄,民言从之。至今语犹存也。琦所谓‘玄黄改色’即此事也。”[36]

(6)卷六十九“愿不以下流之爱,使就有恨于黄壤也。”注云:

《论语》曰: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谓下流当恶居而不当爱也。一曰:流,辈也;牵于父子之爱,而废君臣之义,是常人之流下一等见识,故曰下流之爱。[37](https://www.daowen.com)

“胡注”此二说皆非是。严衍云:“愚谓父上而子下,以父而爱子,是慈惠之泽从上而流及于下,故曰下流之爱,非常流下等之说也。不然,孙登之将死也,上疏于父权曰:“愿陛下弃忘臣身,割下流之爱。”岂谓其父有下等人之见识邪?想魏晋间恒言自是如此,非独就以此规其父也。”[38]按:严说是也。“下流之爱”实魏晋时常语。如《三国志·孙登传》:孙登之弟虑卒,孙权为之降损。登因谏曰:“虑寝疾不起,此乃命也。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而以下流之念,减损大官肴馔,过于礼制,臣窃忧惶。”同书《乐陵王茂传》:“今封茂为聊城王,以慰太皇太后下流之念。”《宋书·臧焘传》:“推隆恩于下流,替诚敬于尊属,亦非圣人制礼之意也。”[39]此“下流”皆谓上辈人之慈爱泽及后辈,非《论语》之“恶居下流”或“下等人见识”之义。

(7)卷一六○“彼梁主者,操行无闻,轻险有素,射雀论功,荡舟称力。”注云:

《国语》:晋平公射

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将杀之,以告叔向。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先君唐叔,射img11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必杀之。”君忸怩颜,乃赦之。img12扈,小鸟,即img13雀也。《左传》:齐桓公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杜预《注》曰:荡,摇也。[40]

按:“胡注”此则释典故有误。严氏补注云:“荡舟指奡事也,注引蔡姬荡桓公事甚谬。盖射雀论功谓以小技论功;荡舟称力谓以徒勇称力:皆言其见小不见大也。”[41]陈景云亦曰:“《论语》:奡荡舟。孔安国曰:奡多力,能陆地行舟。”[42]胡三省硕学如此,犹错解《论语》中之事典,足见注疏家之难。事实上,胡三省所解释的“射雀论功”亦不确切。《国语》中的事典是“射拭”而非“射雀”(尽管“拭”可以理解为“拭雀”);且晋平公最终仍能从善如流,方之梁主,并不恰当。“射雀”当指后羿事,按《帝王世纪》:羿“以善射闻,与吴贺北游,使羿射雀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左目,羿俯首而愧,终身不忘,故羿善射,至今称之。”[43]

(8)卷二二四“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注云:

史炤曰:俚俗所传之言也。[44]

《慎子》曰:“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45]可知久有此语。又,《宋书·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隋书·长孙平传》:“鄙谚曰:‘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46]“胡注”此则释典未尽其源。[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