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腐败病

莴苣腐败病

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肉质茎,也可危害叶片,肉质茎染病,受害处先变浅绿色,后转为蓝绿色至褐色,病部逐渐崩溃,从近地面处脱落,全株矮化或茎部中空,叶片染病,产生不规则水渍状褐色角斑,后变淡褐色干枯呈薄纸状,条件适宜时可扩展到大半个叶子,周围组织变褐色枯死,但不软腐。

侵染途径

本病是由油菜黄单胞菌葡萄蔓致病变种细菌引起。病菌在病残体上或种子内越冬,翌年从幼苗叶片的气孔或叶缘水孔、伤口处侵入,细菌侵入后形成系统侵染。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子,在田间借雨水、昆虫肥料传播蔓延。

发病规律

figure_0015_0011
莴苣腐败病叶球

病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6℃~28℃,最高35℃,最低0℃。温室内高温、高湿易发病,低洼、重茬及虫害重的地块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2.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防治。

(1)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2)70%的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3)12%的绿乳铜乳油500倍液喷雾。

(4)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3500~4000倍液喷雾。

(5)新植霉素、克菌康(中生菌素)等农用抗菌素。

figure_0015_0012
莴苣腐败病病叶
figure_0016_0013
莴苣病毒病叶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