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蚜
桃蚜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2.6毫米,宽1.1毫米。体色淡,头部深色,体表粗糙,但背中域光滑,第7、8腹节有网纹。额瘤显著,中额瘤微隆。触角长2.1毫米,第3节长0.5毫米,有毛16~22根。腹管长筒形,端部黑色,为尾片的2~3倍。尾片黑褐色,圆锥形,近端部1/3收缩,有曲毛6~7根。
有翅孤雌蚜头、胸黑色,腹部淡色。触角第3节有小圆形次生感觉圈9~11个。腹部第4~6节背中融合为一块大斑,第2~6节各有大型缘斑,第8节背中有一对小突起。
生活习性
桃蚜以卵在桃、李树的腋芽、小分枝或枝梢上的裂纹、皱纹内越冬,有些以孤雌蚜或卵在贮藏窖内越冬。次年春天卵孵化,繁育几代后再产生有翅蚜,迁飞到蔬菜上危害。在温室内,进行胎生繁殖,不进行越冬。桃蚜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发生条件
桃蚜的发育起点温度为4.3℃,有效积温为137℃。在9.9℃下发育历期24.5天,25℃为8天。发育最适温度为24℃,高于28℃则不利其发育。在北方地区春、秋季呈两个发生高峰。
危害特点
桃蚜属于同翅目蚜科,为多食性害虫,除危害茄科蔬菜外,还可危害十字花科及菠菜等蔬菜。危害时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一般群集在叶背、生长点,造成菜叶皱缩,生长点萎缩不长。严重时整个叶片卷成一团,造成植株萎蔫枯死。对留种植株则危害嫩茎、花梗和嫩荚,使花梗扭曲畸形,影响结实。
防治方法
根据菜蚜类害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防治时要求“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即消灭在迁飞扩散之前,喷药时要求做到周到细致,才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1.搞好蚜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掌握有翅蚜的迁飞期。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趋性的特点,用黄皿或黄板来诱集有翅蚜,在初见期后2~7天,一般为田间有翅蚜虫出现的高峰期,也是田间防治的适期。
2.利用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忌避蚜虫。用银灰色薄膜进行地面覆盖,同时在温室或大棚周围用剪成10~15厘米宽的的银色薄膜条带“挂条”,每亩用膜1.5千克左右,可收到良好的避蚜效果。
3.药剂防治
(1)2. 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
(2)25%的噻虫嗪可湿性粉剂5000~7000倍液喷雾。
(2)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喷雾。
(3)10%吡虫啉(艾美乐)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4)生物肥皂50~100倍液喷雾。
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并做到及时周到、细致,叶正反面粘药,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