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蛾

菜蛾

形态特征

成虫为灰褐色小蛾,体长6~7毫米,翅展12~15毫米,翅狭长,前翅后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纹,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卵扁平,椭圆状,约0.5毫米X0.3毫米,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0毫米,黄绿色体节明显,两头尖细,腹部第4~5节膨大,整个虫体呈纺锤形,并且臀足向后伸长。蛹长5~8毫米,黄绿色至灰褐色,肛门周缘有刺钩3对,腹末有4对小钩。茧薄如网。

生活习性

在寒冷地区二年发生4~6代,以蛹越冬,翌春5月羽化,成虫昼伏夜出,白天仅在受惊扰时,在株间作短距离飞行。成虫多将卵产于叶背脉间凹陷处,卵期3~11天,初孵化幼虫潜入叶肉取食,2龄初从隧道中退出,取食下表皮和叶肉。幼虫很活跃,遇惊扰即扭动、倒退或翻滚落下。幼虫共4龄,发育期历时12~27天。老熟幼虫在叶脉附近结薄茧化蛹,蛹期约9天。

发生条件

菜蛾的发育适温为20℃~30℃,在北方春秋两季为发生高峰期,尤以春季为重。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figure_0089_0107
菜蛾成虫、幼虫和蛹

危害特点

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俗称“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危害,影响包心。

防治方法

1.及时清理残株败叶或立即翻耕,减少虫源。

2.利用小菜蛾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亩设置一盏黑光灯,可诱杀成虫。

4.药剂防治

(1)每亩用30%安打(茚虫威)水分散粒剂4.4~8.8克或15%安打悬浮剂8.8~13.3毫升对水喷雾。

(2)2. 5%的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

(3)10%的吡虫啉乳油2500倍液喷雾。

(4)20%的氰戌菊酯2500倍液喷雾。

(5)生物肥皂50~1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