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锈病
2025年09月26日
菜豆锈病
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柄、茎和豆荚,叶片被害,叶背面初生淡黄色或白绿色圆斑,后变为褐锈色,略隆起,呈疱状,当表皮破裂时露出褐锈色夏孢子粉末,中间为铁锈色,外有黄色晕圈,后期变为黑色冬孢子堆,叶正面多呈褪绿色斑点,当叶脉产生夏孢子或冬孢子堆时,易造成叶片变形早落。果实上的病斑与叶部基本相似,危害严重时果实不堪食用。
侵染途径
本病由担子菌亚门单孢锈菌属真菌侵染所致,可危害菜豆、蚕豆、豇豆等豆类作物。在北方寒冷地区,病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萌发时产生菌丝和小孢子,小孢子侵入寄主,形成夏孢子堆,又萌发出夏孢子,通过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雨水也可传病,病菌主要从表皮和气孔侵入为害。
发病规律
夏孢子形成和侵入的最适温度是15℃~24℃,当气温在20℃左右,空气湿度在85%以上,或叶面结露的条件下,锈病最易流行,因此,凡是导致田间湿度过大,诸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及连阴雨等条件,均可导致锈病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1.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减少土壤带菌。
2.要选地势高燥、排水方便的地块种植,要合理密植,适施氮肥。
3.发病初期用12.5%腈菌唑水剂600~800倍液喷雾,或20%的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或50%的硫磺悬剂300倍液喷雾。

菜豆锈病病荚

菜豆锈病病叶(正面)

菜豆锈病病叶(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