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青枯病

草莓青枯病

症状识别

主要发生在定植初期。初发病时下位叶1~2片凋萎,叶柄下垂似烫伤状,烈日下更为严重。夜间可恢复,发病数天后整枝枯死。根系表面无明显症状,但纵切根冠,可见根冠中央有明显褐化现象。该病第二次出现在草莓的采收末期。

侵染途径

figure_0078_0092
草莓青枯病病茎横切面

本病由青枯假单胞细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主要随病残体留于草莓田块或在草莓植株上越冬,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种苗也可带菌,病菌从伤口侵入,潜伏后待条件适宜时发病。

发病规律

病菌在10℃~40℃范围内均可发生,最适温度为30℃~37℃,土壤偏酸、久雨或大雨转晴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消灭苗圃病菌,栽培无病毒苗。

2.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F-104浸根,带药定植。

3.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14%的络氨铜水剂350倍液喷雾或灌根。

(2)30%的绿得宝悬浮剂400倍液喷雾或灌根。

(3)77%的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灌根。

(4)72%的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5000倍液灌根或喷雾,或用新植霉素、克菌康(中生菌素)等农用抗菌素。

figure_0078_0093
草莓青枯病病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