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 书 序

丛 书 序

中国改革开放激荡的35年,也是中国传媒业大发展的35年。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结构创新,科学技术发展,文化教育提升,这些既可以看做中国传媒业砥砺前行的大背景,同时也能体现出媒介与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紧密勾连。

全球化的浪潮将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中国的改革与传媒业的发展也不再是关起门来自己家的事情,而是越来越与全球频调同步。世界性的话题会有中国版本,而中国的特殊国情也有世界因素渗入。通过媒介,个体得以同世界对话。而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中介,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前所未有地重要。毫不夸张地讲,在现今这个信息社会,如果一个人脱离了由各种媒介搭建起来的信息空间,很少会被人意识到其存在。

媒介化社会中媒介的覆盖面如此广阔,作用如此强大,影响如此深远,我们应当如何来认识它?而认识的下一步则是要问,对于媒介我们有着怎样的诉求?这两个问题并不是无法对话,更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在过程中不断明确媒介化社会中“人”的主体地位。只有从“人”的本真出发,去思考,去研究,去给出设想和规划,并付诸实践,才可以不为霸权操控,不受资本蛊惑,不被技术奴役。

本系列精选了当前新闻传播学科中最新、最具价值的实证研究成果。包括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历时四年覆盖全国的受众调查报告;针对风险社会六大热点问题定向进行的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分配热点报道的研究;以传播为核心理论视角重构社会组织结构的研究等。这些研究耗费了作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思路深邃开阔,论证严谨扎实,富有想象力和人文关怀。

我们希望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用社会调查实证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摸清在中国多种媒介并存发展的现实语境下,“政府市场媒介受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以多点切入专题关注案例分析的形式梳理出社会核心问题的媒介呈现,以此来反思传媒的社会责任与道德担当;变“结构中的传播”为“经由传播而组织”,真正从传播的视角重新审视事物的建构过程以充实新闻传播学的核心理论。

诚然我们的愿景美好,但实践起来并非易事。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愿意在此耗费心力心血。一个人、一本书的作用有限,但我们更愿意用今天的辛苦换取整个社会对“媒介如何发展以促进国家振兴与社会和谐”的关注反思,我们相信路虽遥远,但只要开始思考,就已经在路上了。

记得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在《自我之歌》中将自我的意识扩大成为民族意识和宇宙意识,并将两者合二为一,于是心灵自由,国家兴旺。中国梦,梦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之路弥坚,更需要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与诸位共勉。

“我走在永恒旅途上,

我的标志是一件雨衣、一双好鞋,

和从树林中砍来的一根手杖。

我的朋友谁也不在我的椅子上休憩,

我没有椅子,没有教堂,没有哲学,

我不把任何人领到餐桌边、图书馆或交易所去。

我只是领着你们,每一个男人和每一个女人,到一座小山丘上,

我左手挽住你,

右手指向各个大陆的风景,和那条大道。”

李良荣

2013年9月于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