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区治理媒介的网络论坛
在被称作“网络社会”的现代社会,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所具有的功能,呈现出日益多样的可能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尤其是在“web2.0”时代,网络媒介的功能必然是网络使用者共同实践的结果,而非单方面设计的蓝图。比如城市社区的网络论坛,最初大多由商品房开发商或专门的商业网站(如搜房网)所建,主要功能是方便潜在购房者和业主交换楼盘、装修等信息。然而,一些社区论坛却逐渐发展成邻里互动的网络社区,不仅是居民交换信息的平台,而且是业主维权的媒介。更有意思的是,民间论坛的发展还吸引了官方和商业力量的加入,成为社区多元主体互动、协商和博弈的平台。这种类型的网络论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区治理的媒介,为网络媒介开拓了新的功能,这也是我国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功能。
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社区治理是指“社区与国家和市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社会互动方式”(高鉴国、亚达马,2008),包含了社区自治和公民参与的主题。不可否认,上述类型的社区论坛还处于磨合发展过程当中,真正具有社区治理功能的网络论坛尚不多见。不过,论坛各方参与者有意识的行动,为网络论坛参与社会治理实践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值得我们关注。本部分将通过分析上海两个各具特色的社区论坛——中远两湾城“七彩两湾论坛”(网址:http://www.2w2008.com)和“新江湾城(上海梦想)雍景苑业主论坛”[1](网址:http://shbbs.soufun.com/board/1210075530/),阐述网络论坛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功能与意义,描述论坛参与者各不相同却又有所类似的行动策略,探讨这种“官民合作”的网络运作模式能够为社区治理带来的希望和成绩、问题与局限。
需要解释的是,官方的城市社区定义是指街道或居委会所辖区域,而社区论坛大多以商品房住宅区为基础,二者不一定一致。由于本节着重探讨网络论坛,所以文中的社区主要指住宅小区。新江湾城雍景苑由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雍景苑居委会管辖,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56幢多层和小高层组成,共1 170户。小区自2006年12月开始交房到2011年年底,入住人口约21 500人,其中上海户籍78.5%,外省市户籍21.1%,港澳台同胞0.15%,外籍人士0.25%;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54.35%,研究生学历者占7.56%。居民教育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热情较高、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期望值较高。中远两湾城则包括四个居委会,由高一级的小区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中远两湾城管委会又接受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中远两湾城占地50公顷,是上海内环线以内最大的高层商品房住宅社区,1999年动工建设,至今共开发四期;截至2006年年底,该小区共有居民1.15万户,人口达到3.5万。
(一)社区网络论坛的使用与管理
社区网络论坛的兴起,不仅仅是媒介特性使然,社会需求更是有效的促媒,正如菲德勒(2000)所说,媒介总是“位于社会与技术之间的界面”。而社区论坛正好处于中国社会转型和网络飞速发展的“界面”,既充分发挥了网络论坛开放参与的特长,又部分满足了社区治理方式变革的特定需要,成为社区居民和社区管理者共同的选择。
网络论坛(forum),有时又称BBS,可以同时容纳多人参加讨论,是一种开放型、参与性的媒介。在我国,由于制度化的民意表达和公共参与机制较为欠缺,网络活动尤其是网络论坛的议论与表达,较之其他国家更具有政治意义。新兴媒介市场分析师塞奇·布里南(Brennan)曾写道:“随着博客及在线游戏的风靡,人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BBS网络才是中国互联网文化的活跃中心所在。出于各种原因,BBS网络不断发展,而且越来越充满活力”(Brennan,2007)。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水木清华”,到后来的“西祠胡同”、“天涯社区”、“强国论坛”等,网聚大量人气,形成了颇有影响的舆论氛围,被人寄予“公共空间”的厚望。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网络论坛开始出现群体极化(桑斯坦,2003)、“哄客”(朱大可,2006)、“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行为,人们对于网络论坛作为民主的媒介的功能与效果越来越怀疑、越来越失望,认为这是网络匿名性、开放性的必然结果。不过,无论是乐观者还是悲观者,大多聚焦于大型论坛,关注重大政治或文化议题,诸如社区论坛之类的小型网络论坛则很少进入评论者的视野,对其实践所带来的新的可能性缺乏分析和总结。
当然,由于社区论坛主要局限于社区居民,其影响面较小,难以产生轰动效应。但是,对于居民而言,社区论坛提供了参与社区事务的全新空间,而这些事务大多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属于日常生活的“问题政治”。社区论坛上形成的事件,在外人看来鸡毛蒜皮、微不足道,但是这些“小事件”可能牵动的是政府与民间、利益与权利、权利与规则、管制与民主、自治与治理等“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意义(孟伟,2007)。比如中远两湾城论坛中的“群租房事件”,雍景苑业主论坛中的“变电站(开关站)事件”(曾娇丽,2009)等,都具有这样的性质。
在日常交流和争辩讨论中,社区论坛的使用者形成越来越鲜明的“我们”意识(社区认同);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的参与,产生或者强化邻里关系网络;通过在论坛上提问、建议和维权,社区居民越来越主动地参与社区生活,在讨论、激辩甚至对骂中学习协商、理解和妥协。毫无疑问,在社区论坛上也时有过激言论甚至人身攻击,但社区论坛更像一个熟人社会,虽然匿名,但毕竟人数有限,而且许多论坛网民在线下活动中相知相熟,产生无形约束,不致过于放肆。事实上,有关社区论坛的发言规则,有时本身会成为七彩两湾论坛和雍景苑业主论坛的话题。
网络论坛与传统媒介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共有媒介”。所谓共有媒介是在web2.0条件下,“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消解了传统的信息中介的媒体系统”(胡泳,2008)。由于强调“使用者越多、服务越好”,共有媒介更像是一个平台,集纳所有使用者的智慧,因此原则上来说没有控制者或把关人。或许正因为如此,我国大多数政府部门在发展电子政务的时候,没有采用网络论坛形式(刘宁,2007;徐晓日,2007)。不过,正如前文所述,由于网络论坛本身被中国网民(包括社区居民)所赋予的重要价值,使其具有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参与社区治理的优势,但同时,它的开放与自由也给使用者带来了挑战,尤其是政府部门。
严格地说,管辖社区的居委会并非政府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委会组织法》,居委会被定义为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同时又必须承担宣传教育、上传下达等传统“行政”职能,是介乎于“官”“民”之间的整合因子。上海的社区建设一直与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相联系,并于20世纪末形成了“三级政府”(市、区或县、街道或乡镇)、“四级网络”(市、区或县、街道或乡镇、居委会或村委会)这一独特的行政体系,将居委会纳入其中,成为国家权力的“末梢”,扮演着“准政府”的角色。在社区建设实践中,居委会承担着政府各部门(特别是街道)分派的繁重工作,其行政性质往往大于自治色彩。此外,由于社区党组织是居委会的领导核心,并直接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因此,大部分居民并不把居委会当做自治性组织,反而视之为党政一体的“官方”力量。
网络论坛的共有媒介性质和居委会的“准政府”角色,使得居委会在使用网络论坛时必然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介的策略。传统上,政府部门往往直接开办媒介,如报刊、广播和电视,以为喉舌,即使政府网站也同此思路。不过,一般居委会并没有如此财力和物力办报办刊。在中远两湾城,物业公司办有一份报纸《两湾晨报》,两月一期,主要宣传物业所做工作,很少交流讨论。而且,由于社区内诸多矛盾纠纷直接针对物业,各利益相关者颇有忌讳,管委会也十分谨慎。事实上,倒是小区内的民间论坛“77215论坛”(网址:http://www.77215.com/2wbbs/)引起了管委会的极大兴趣。
“77215论坛”始建于2004年9月7日,最初由房产开发商投资,后由社区居民接管,由热心业主自愿无偿维持管理。到2013年4月22日,论坛已有注册用户8 804个,主题总数54 375篇,帖子总数667 598篇。论坛上有大量实用信息,也就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群租房出现之后,论坛上有关群租房的问题是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为此,2006年12月,论坛专门设立了“群租专题”。人们在论坛上揭露群租房的问题,批评群租户的不良行为,讨论整治办法,呼吁居民展开行动,动员社区里的相关社会资源(如律师、记者等),使群租房问题成为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甚至引起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一度成为舆论焦点。后文还将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对于社区和社区论坛的价值。
中远两湾城管委会对于“77215论坛”一直十分关注,管委会主任时常上网发帖。随着论坛影响力的扩大,管委会开始酝酿与其全面合作。然而,论坛所有者一直持较为独立、批评的立场,合作未能如愿。因此,管委会于2008年10月创办了自己的官方论坛——“七彩两湾论坛”。一方面,七彩两湾开设了一系列窗口栏目,为党委、管委会、社工站、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派出所等发布公告、与网民交流提供渠道;另一方面,论坛的管理采用多元化、社会化模式,由社区居民自己担任版主,自行或合作组织活动。同时,论坛还与一些企业签订了共建协议,为社区活动提供资助。截至2013年4月22日,“七彩两湾”的注册用户已达62 032个,主题总数22 440篇,帖子总数94 880个(含回帖),最高日发帖198个,最高在线1 265人。热门程度远远超过了“77215论坛”。
如果说中远两湾城管委会采用的是“官办民用”模式,那么雍景苑居委会则以“商办官用”的方式进入了社区论坛,并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权。雍景苑业主论坛依托“搜房网”而建立,全称是“新江湾城(上海梦想)雍景苑业主论坛”。根据“搜房网”等房地产门户网站的惯例,只要有新楼盘投入建造,网站就会开通相应的业主论坛,便于潜在购房者了解楼盘的相关信息,带有一定的广告性质。雍景苑论坛的第一个帖子的发布日期是2004年10月9日,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论坛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和“准业主”对楼盘的价格、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等相关信息的讨论,二是已购房者对房屋及整个楼盘的评价和对装修的讨论。2006年12月,第一期楼盘交房,业主开始入住,并逐渐接管了论坛,论坛的人气也开始上升,截至2013年4月27日,论坛注册业主227人,帖子总数191 314篇,访问量达3 125 256人次。
雍景苑居委会最初也是以发帖方式参与社区论坛。2008年5月12日,筹建中的居委会以“雍景苑居委会”的ID在论坛中发表了一则题为“为构建和谐社区共同努力!”[2]的主题帖,正式宣告“进驻”论坛。不过,如果仅止于此尚不足道,正是在雍景苑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以官方身份担任版主,开始“双进入、双版主”实践以后,社区论坛发生了质的变化。所谓“双进入、双版主”,是指将现有的“搜房网”业主论坛版主通过培训进入现实社区与社区干部和群众沟通交流,配合政府部门工作;社区干部通过培训进入论坛,与原来的版主合作,依照规则成为共同版主,共建共管网上家园。这是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上海网宣办、上海文明办、各区宣传部、上海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东方社区信息苑等机构,联合“搜房网”和部分社区网站开展的一项活动,新江湾城街道是第一批试点单位。
(二)社区网络论坛的官民合作模式
无论是“官办民用”还是“民办官用”,真正有用的是要能够多方合用,因此只有真心诚意的合作,才能有效发挥网络论坛作为社区治理媒介的作用。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普通居民,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至少在理念上基本达成共识。中远两湾城的网民早在“77215论坛”的使用中已经认识了合作的重要性。2008年11月20日,“lanehe”在“77215论坛”上发表了题为“论坛为什么越来越冷清?”的帖子,根据该贴的投票结果,论坛冷清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论坛没有业委会、物业、管委会上来,没有小区信息,甚至连争论都没有对象”[3]。而社区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之所以逐步减少在论坛上的发言和反馈,与他们对“77215论坛”的评价越趋负面有关。这使得“77215论坛”面临一个尴尬的悖论:民间论坛的活力与价值来自批判和争辩,但是过于激烈的批评和争辩又影响了团结合作。因此,当管委会决定另设官网时,得到了一批“77215论坛”网友的支持,他们希望通过合作切实解决问题,实现社区治理。最为典型的是原“77215论坛”的超级版主“2w的小二”,离开后在“七彩两湾”担任起超级版主,并且主要负责论坛本身的建设与发展。
在雍景苑论坛上,网民对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担任版主展开了争论。“eq9311”发起了投票贴:“是否赞成居委会书记参与担任我们上海梦想的论坛版主?”[4]投票设有三个备选项:1.“为了小区共治,完全同意”;2.“纯属娱乐,无所谓”;3.“理由很多,坚决反对”。“和谐”、“共建”是大多数支持者的共同理由,而反对者认为,居委会党政干部担任版主是官方力量的渗透,可能改变论坛的“民间性”。投票活动持续了一周左右,共有32名居民参加了此次投票,其中“为了小区共治,完全同意”的占21票,“纯属娱乐,无所谓”的占6票,“理由很多,坚决反对”的占5票。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大部分论坛使用者打消了官方管制会影响论坛言论自由的顾虑:“张书记成为版主以后,很尊重大家的发言,并没有乱删帖什么的,她在论坛上主要是和大家拉拉家常、对一些公共事务进行回应或发表意见,言简意赅,没有说教和管制的意思”[5]。
当然,合作意愿是一回事,持续而有效的合作又是另外一回事。从目前的社区论坛内容分析,需要社区居民与管理者合作的事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社区活动的动员与组织,二是解决社区实际问题。前一项内容比较容易合作,它符合双方的利益和要求,这也是当前这两个社区居民与管理者合作较好的领域。而后一项内容则复杂艰巨得多。对于居民来说,对论坛最大的期待就是得到官方的回应并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回应及时、解决得当,则容易获得网民的支持,也为论坛和管理者赢得声望。比如七彩两湾论坛,在创办之初因为及时妥善地解决了网民提出的围墙垃圾问题而迅速提高了人气。然而,如果网民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回音,则迅速引来责骂之声。
对于参与论坛的管理者而言,仍然有许多因素阻碍其全面、及时地回应网民意见:第一,缺乏全面回应网民的动力。以官方身份介入网络论坛虽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鼓励,但是并未获得回应网民意见的制度支持;第二,缺乏全面回应网民的能力。这并非管理者个人水平问题,而是诸多社区“小问题”牵涉十分广泛的法律、机制甚至制度问题。比如,两个小区都反响强烈的群租房问题,就远非居委会、物业公司能够解决。第三,则是习惯问题,习惯了对上不对下、习惯了谨言慎行、习惯了威权管理的方式,要适应居民的意见甚至责骂并非易事。
其实,从两个论坛的内容来看,网民的思维模式也还一定程度地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之上,动辄问责物业、居委会,却很少号召或组织志愿、自治行动。比如面对少数居民高空抛物砸坏汽车、危及行人的问题,七彩两湾论坛的网民呼吁居委会、物业公司采取措施,虽然也有一些建设性意见,却没有任何有关公民行动的讨论和倡议。相反,在短期未见解决的情况下,一些网民又开始责骂和攻击管理部门。因此,参与社区治理的网民,不仅要学习如何在论坛上开展理性讨论、避免情绪宣泄和语言暴力,而且还要学习利用网络实现自我组织、自我行动,而后者对于社区治理来说更为重要。
当然,媒介就是媒介,无法承受超出自身功能以外的负担。社区治理所需要的其他重要因素——民间组织——在现代城市社区还十分稀少、软弱,主要民间组织的业委会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仍然有限,这使得网络论坛直接处在分散的居民个体和管理部门之间,不再有其他中介;一旦双方发生矛盾,网络论坛成为直接战场,激烈的争斗对于论坛管理者、版主和论坛本身都会造成伤害。这一问题在七彩两湾论坛最近的发展中已经初现端倪。中远两湾城的业委会矛盾纠纷缠身,在社区居民中影响不大,也很少出现在论坛上组织、协调社区事务。这使得矛盾比较多地集中在少数论坛管理者、版主身上,给他们带来极大压力。七彩两湾论坛的管理员“新兵蛋子”在一则题为“说说心里话”的帖子中感叹:“这半年多来,给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在我们两湾做论坛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所谓前有狼,后有虎,上有领导,下有思想。……现在有种夹缝中求生存的感觉,而且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可以说是身心俱疲,因为我们一直想创造一个理想环境给诸位网友,但是我们自己所处的又是怎样一个环境呢?”[6]
综上所述,中远两湾城“七彩两湾论坛”和“新江湾城(上海梦想)雍景苑论坛”朝着社区治理功能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同时也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二者开创时间都不长,其经验还等待时间检验,而挑战和问题则需要全体居民和管理部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大环境的配合。无论它们将来如何发展,其探索实践都将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留下宝贵的财富,也给媒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