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领域生产的二重性

第四节 合作领域生产的二重性

上一节我们以绘制地图为理论框架,具体分析了合作领域构成的方式与过程,本节将进一步探讨合作领域构成的二重性现象。我们将具体分析一个民间组织的公益行动——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或真爱梦想)的农村支教活动[13],借此研究组织在社会构成中的作用。这一公益行动以一定的价值共识为基础,即符合拉什(2009)所谓的“无组织”的基本特点,但是却并非如其所说的那样无规范、无组织。恰恰相反,正是由于该民间组织在行动中的积极动员建构了一个具有基本秩序和结构的行动联盟,为行动的有效实施与延续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个联盟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流动性——虽然没有“快闪”那样松散,但参与的机构与个人却是高度志愿,且与联盟形成程度不一的合作“契约”。我将借助这一案例分析说明:组织不仅可以通过共意动员来传播价值,而且通过联盟建构构造了一个合作领域,而这一合作领域就是一种新的社会构成方式,是城市化进程与公民社会建设不可缺失的内容与机制。而且,我还将进一步指出,共意动员和联盟建构都是凭借传播行为而实现的,即“经由传播而组织”(谢静,20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