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录 个案调查的访谈提纲
一、关于上海中远两湾城网络论坛的访谈提纲(第二章第一、二节)
(一)针对居委会和居住区党委主要负责人的访谈
1.请介绍中远两湾城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规模、人口状况等。
2.请介绍中远两湾城的基本管理机构与模式。
3.请介绍有关“群租”问题的基本情况和治理措施。
4.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与方式主要有哪些?
5.居委会主办过哪些社区活动?居民参与情况如何?
6.是否经常浏览、使用业主网络论坛?
7.如何评价业主网络论坛?
(二)针对中远两湾城的物业管理公司主要负责人的访谈
1.物业管理的主要机制如何?
2.群组房整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群租房整治的难点主要是什么?
4.平时与业主沟通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5.如何获得有关群租房的信息?
6.是否经常浏览、使用业主网络论坛?
7.如何评价业主网络论坛?
(三)针对业主委员会主要成员的访谈
1.请介绍业委会成立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情况。
2.业委会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3.业委会与居民的沟通渠道和方式主要有哪些?
4.是否经常浏览、使用业主网络论坛?
5.如何评价业主网络论坛?
(四)针对业主网络论坛主要管理者和热心参与者的访谈
1.请介绍自己参与业主网络论坛的基本情况。
2.业主网络论坛在社区建设中具有何种地位与价值?
3.业主论坛在群租房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有何特点、优势和不足?(五)针对中远两湾城社区网站筹备组的访谈
1.为什么要另外设立官方社区网站和业主论坛?
2.新的网站和论坛在栏目和版面设置上有何特点?
3.新的网站和论坛将在社区建设中承担什么功能?
4.如何吸引居民使用网站并真正参与网站的内容建设?
5.如何合理管理业主网络论坛?
6.业主网络论坛建设的主要难点是什么?
7.如何协调新办的网络论坛与民间网络论坛的关系?
二、关于J市健身坡的访谈提纲(第二章第三节)
(一)针对“空间制造者”的访谈
1.你在健身坡上做了哪些事情?
2.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3.你是如何做到的?
4.家人、朋友、路人如何看待你的行为?
(二)针对普通爬山者的访谈
1.请简述个人的爬山经历:何时开始、起因、频率、效果等。
2.请描述在山上的主要活动内容及持续时间。
3.在爬山过程中参与了哪些交往圈子?与原来的社交圈有何不同?
4.是否与“山友”开展山下活动?情况如何?
5.在爬山过程中是否与当地村民交往?如何交往?(三)针对村民的访谈
1.对爬山者及其活动有何看法?
2.是否与爬山者有交往互动?
3.爬山者的各种活动对自己生活是否产生影响?
(四)针对乡村干部的访谈
1.请简要介绍本地的基本情况。
2.自己及村民对爬山活动的看法。
3.村民与爬山者之间是否有交往或矛盾?
4.爬山活动对村民生活是否产生影响?
三、关于复旦大学媒介素养教育行动的访谈提纲(第四章第二节)
(一)针对媒介素养教育行动小组主要负责人的访谈
1.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行动,主要采取了哪些动员方式?
2.动员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3.针对不同的动员对象,主要表达哪些诉求?
4.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以什么方式保持参与者的积极性?
5.如何评价自己的动员和组织效果?
(二)针对媒介素养教育行动小组主要参与者的访谈
1.你是如何获得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信息的?
2.什么因素最终促使你决定参加媒介素养教育行动?
3.你主要参与了哪些行动?
4.你在行动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
5.如何解决行动中碰到的那些困难?
6.如何评价自己的行动效果?
7.你的同学和朋友如何评价这项行动?
四、关于2007年国际特奥会网络视频报道项目的访谈提纲(第四章第三节)
(一)针对国际特奥会主要负责人A先生的访谈
1.请简要介绍网络视频报道项目的发起和组织过程。
2.网络视频报道项目主要涉及哪些赞助方、参与者?
3.你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以何种方式与这些赞助方、参与者沟通协调?
4.在组织沟通协作过程中主要困难是什么?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5.你如何理解各类参与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系?请用图示勾勒各方关系结构。
6.你如何评价项目组织和实施的效果?
(二)针对国际特奥会主要负责人A先生的助理D、美国甲校B教授、上海乙校C、E教授和F老师的访谈
1.你是在什么时间、为什么参与到网络视频报道项目中来的?
2.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你需要沟通协调的机构或主体有哪些?
4.你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以何种方式与这些机构或主体沟通协调?
5.在组织沟通协作过程中主要困难是什么?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6.你如何理解各类参与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系?请用图示勾勒各方关系结构。
7.你如何评价项目组织和实施的效果?
(三)针对网络视频报道项目主要参与者、乙校助教的访谈
1.你如何理解助教头衔的任务与工作要求?
2.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承担的工作主要是什么?
3.你需要沟通协调的机构或主体有哪些?
4.你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以何种方式与这些机构或主体沟通协调?
5.在组织沟通协作过程中主要困难是什么?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6.你如何理解各类参与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系?请用图示勾勒各方关系结构。
7.你如何评价项目组织和实施的效果?
五、关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公益活动的访谈提纲(第四章第四节)
(一)针对基金会主要负责人和主要工作人员的访谈
1.请简要介绍基金会的基本情况(理念、项目和活动)。
2.个人经历与基金会工作的关系。
3.开展活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4.长期与短期的计划和目标。
5.如何评价自己和基金会的工作成效?
(二)参与基金会公益行动志愿者的田野工作观察与记录提纲
1.团队建设
(1)观察团队角色分工与实际执行情况。
(2)团队如何在各类问题上达成一致?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原因为何?
(3)团队如何解决冲突和矛盾?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何在?
(4)团队的情感关系如何建立?
2.行动过程
(1)行动的具体开展情况。
(2)行动过程中有意义的事件、有趣的插曲、意外,等等。
3.各类不同人群的传播互动行为
(1)团队成员之间的角色扮演与变化情况。
(2)团队成员与组织方(基金会)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3)团队与支教地方组织者(教育局官员、中小学校长等)和听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协调。
(4)与各类群体沟通的媒介主要有哪些?
(5)与各类群体沟通的表达方式、象征符号、叙述框架是什么?
(6)有哪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或仪式?
(三)针对公益行动对象、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访谈
1.如何理解并评价基金会的公益活动?
2.如何看待志愿者所宣传的观点和方法?
3.如何评价基金会援建的“梦想中心”?
4.你参与了哪些梦想课程的讲授?有何体会、困难与成就?
5.你平时与基金会是否有互动?通过什么渠道与方式互动?
(四)针对公益行动对象、乡村中小学学生的访谈
1.梦想中心给你什么印象?你喜欢它什么地方?不喜欢什么地方?
2.梦想中心和别的教室有区别吗?
3.你知道梦想中心是谁出资建造的?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