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情可屈为义可伸
当一个人在心灵上受到创伤,多么需要有人来抚平伤口;当一个人在经济窘迫时,多么需要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当一个人对事业沮丧之时,多么需要一种激励、一种青睐。朋友,这个名词总是在我们绝望之时于脑海中高频率地闪现。朋友,在我们身陷泥淖之时就是及时伸出的有力之手,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如虎添翼飞身而起。好的朋友不仅可以使我们生存在一定的精神高度,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在一种温馨和自由自在之中,体会到沐浴春光的氛围。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所说的朋友,当然是指对自己相交有益的朋友,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友直,友谅,友多闻”,即正直、诚实和有教养有学识的朋友。这类朋友都是从友爱之心出发,不过分苛求朋友,他们都能做到真心对待朋友,他们还能谅解朋友一时的过失和错误。同时,益友又是诤友,他们并不一味迁就朋友的过失和不足,自己认识到的真理,自己的学识,自己某些方面的美好品德,他们都尽量输送给朋友,帮助朋友涵养德行。
君子相交重情义。真正的朋友,相互尊重,却不相互吹捧;往来频繁,但不过分亲昵;往来不多,但心心相印。那些不讲道义,没有真感情的假朋友,表面上勾肩搭背,相互吹捧,亲亲热热,夸海口胸脯拍得山响,一旦相互之间有了利害冲突,贫富发生变化,就会翻脸不认人,在朋友有难时不仅不帮忙,甚至落井下石,将其置于死地。
近代知名学者王国维是不可多得的才子,他博闻强记,智力过人,在甲骨文研究上卓有成绩,被罗振玉赏识,并结为朋友,后又成了儿女亲家。王家贫穷,罗出于把王国维当作赚钱的机器的目的,常在经济上接济王。罗大量收进甲骨,让王来考释,但发表文章的署名却都用罗的名字,使他赚了大量的钱。而王最终由于经济上有勒逼,壮年投湖自尽。这都是交友不当害了他。
著名人物鲁迅虽然和王国维是同一时期,又都有弃医从文的大体近似的经历,由于鲁迅交友慎重,结果截然不同。鲁迅早年师事于资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学者章太炎,后与蔡元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又同许寿裳等学者、作家在事业上是互相切磋的好友。此外还结交了许多革命青年,特别是结交像瞿秋白、冯雪峰等人为朋友,对他能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鲁迅和瞿秋白在文化战线上经常合作,介绍翻译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文学作品。在最危险的关头,鲁迅让瞿秋白避在自己家中,瞿秋白在自编的《鲁迅杂文选集》序言中,对鲁迅给以很高的评价。鲁迅也在瞿秋白牺牲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带病将朋友的遗言编成《海上述林》出版,并在前言引用的对联中,把瞿秋白比作“知己”,并以有这样的“知己”为人生最大的满足。
郭沫若曾指出:“王国维之所以戛然止步,甚至遭到牺牲,主要的就是朋友害了他。而鲁迅之所以始终前进,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头,也未始不是得到了朋友的帮助。”鲁迅之所以能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除了主观上的原因之外,也得益于他身边的那些良师益友。
朋友无论对我们的职业,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往往很多人在成功之后都忽视了这份友情,自认为成功是因为自己不懈努力和智慧运用的必然结果,只能与人共患难,不能与人共富贵。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人们对朋友的理解越来越模糊。
真正的朋友应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多数情况下,不能因为一两件事由于误会而造成隔阂;也不能因为把朋友看透了而轻言断交,因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你永远也不会看透,或许在交往的时间内暴露了他的缺点而掩盖了其优点。
社会的纷繁复杂的个性特点使世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格局。交到一个真心朋友太难,失去一个朋友却很容易。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应珍视友谊,学习他的优点,包容他的缺点。对于真正的知音而言,他们之间的友谊甚至就只是友谊,与诸如你我的常人所谓的成功毫无牵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