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内镜中心
第4节 内镜中心
311. 软式内镜需达到何种消毒水平?
根据斯伯尔丁分类法,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高度危险性物品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中度危险性物品指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应达到中等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不同的软式内镜应根据斯伯尔丁分类法进行分类,进而选择是消毒或灭菌。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指出: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应进行灭菌;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所以,软式内镜中的胃镜、肠镜、气管镜等直接与患者的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直接接触,应采用高水平消毒;而有些软式内镜如胆道镜、膀胱镜等因进入人体无菌腔室需要达到灭菌水平。
(王广芬 韩玲样)
312. 使用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内镜时可以省去手工清洗环节吗?
不可以。无论是手工清洗消毒或是使用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第一步及时彻底的手工清洗都是内镜消毒成功的关键和基础。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前应对内镜进行预处理、测漏、清洗和漂洗。所以使用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不能省去手工清洗的步骤。
(王广芬 韩玲样)
313. 内镜清洗是手工清洗好还是机械清洗好?为什么?
内镜清洗最好的方式是先手工清洗再机械清洗。手工清洗后,应当按照内镜生产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软式内镜应该机械清洗并暴露于高水平消毒剂或液体化学灭菌剂中进行机械处理,或机械清洗和灭菌。机械处理包括机械清洗、机械高水平消毒或灭菌和机械漂洗。大量证据表明,机械处理可提高清洗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清洗职业暴露,并且可以更成功地监控质量和一致性,但目前手工清洗仍是必需的。
(王 超 王广芬 韩玲样)
314.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的10个细节,你关注了吗?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的注意事项可归纳如下:
(1) 床旁处理时,棉纱擦拭应沿着操作部向先端部方向进行,否则有可能将纱布的线头等塞进喷嘴里面,造成喷嘴堵塞。
(2) 内镜在操作间与清洗消毒间转运时,宜使用专门的内镜推车。手持内镜转运非常容易导致磕碰,甚至发生内镜先端部拖到地上被踩踏的情形。
(3) 及时清洗。内镜诊疗的时候,送水送气口里面容易残留小块人体组织或者血液、黏液,一旦干结并累积则容易造成送水送气管道的堵塞。
(4) 单独清洗。内镜若与尖锐器械或物品一同清洗,或者清洗槽有锐利的棱角都有可能将内镜划破,导致漏水。
(5) 打弯的角度要合适。在手持或者清洗的时候打弯角度不要太小,否则易造成内镜内部折叠变形;在附件插入时也不宜打弯角度过小,蛮力塞入容易导致内部管道损伤。
(6) 推荐使用具有生物膜去除能力的清洗剂。研究表明软式内镜的管道结构复杂且不容易做到彻底干燥,是生物膜滋生的绝佳场所。使用针对生物膜的清洗剂能够有效降低生物膜的挑战。
(7) 清洗刷要一用一换。防止将清洗上一条内镜时裹挟的污物带到下一次内镜清洗中造成交叉感染。
(8) 清洗、漂洗流程中使用的内镜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清洗液(多酶洗液)也应每清洗1条内镜后及时更换。
(9) 可复用的内镜附件使用消毒剂消毒后,应采用纯化水或无菌水漂洗干净,干燥备用,而不是自来水。
(10) 不同种类的内镜,或者相同种类但由不同厂商生产的内镜,其适用消毒或者灭菌方式可能不同。应在购买后、使用前仔细阅读厂商说明书。
(何 珉 韩玲样)
315. 软式内镜清洗用水如何选择?
软式内镜清洗用水包括自来水、纯化水或者无菌水。在内镜测漏流程可以使用自来水;初洗流程中可以使用自来水配制清洗液;漂洗过程中可使用自来水,但必须是流动水,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终末漂洗流程中应使用纯化水或者无菌水。纯化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并应保证细菌总数≤10 CFU/ml,生产纯化水所使用的滤膜孔径应≤0.2 μm,并定期更换。无菌水为经过灭菌工艺处理的水。
(唐红萍 王广芬 韩玲样)
316. 测漏在内镜清洗中的作用是什么,重要吗?
测漏是指对内镜整体密封性能进行检测。测漏是我们及时发现内镜漏水、防止内镜发生严重故障的有效措施。内镜漏水若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轻者可引起内镜的腐蚀、生锈等,带来高额的维修费用,重者会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等不良后果。
通过测漏可以及时发现内镜的漏水部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对内镜造成二次损害。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内镜使用后宜每次清洗前进行测漏,条件不允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1次。
(王 超 王广芬 韩玲样)
317. 软式内镜管腔需要用乙醇冲洗干燥吗?
需要。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内镜干燥的方法包括:75%~ 95%乙醇或异丙醇灌注所有管道,再使用压力气枪,用洁净压缩空气向所有管道充气至少30秒,至其完全干燥。国外一些临床实践指南和该领域专家推荐:手工或机械清洗内镜时用乙醇冲洗管腔,因为它易与残留水分结合,加速蒸发,从而促进管腔干燥。乙醇能阻碍细菌定植,防止亲水性细菌传播。但如果内镜已经完全干燥,将没必要再用乙醇冲洗内腔。
(王 超 王广芬 韩玲样)
318. 如何对内镜进行消毒质量监测?
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内镜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少于5条。检测方法: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送检。实验室检测建议采用滤膜过滤法,合格标准:菌落总数≤20CFU/件。
(王广芬 韩玲样)
319. 软式内镜如何储存及储存时间?
内镜消毒干燥后悬挂于储镜柜(库)中。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指出,内镜干燥后应储存于内镜与附件储存柜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和阀门单独储存。内镜与附件储存柜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遇到污染时应随时清洁消毒。储存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和消毒,通风良好且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有利于内镜的持续干燥,从而减少由于潮湿环境造成的微生物污染发生。
虽然相关规范对消毒后内镜的储存时间没有做出具体要求,一些专业组织给出的建议也不一致,但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规定:每日诊疗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及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
(王广芬 韩玲样)
320. 膀胱镜检查应该在什么环境下进行?
膀胱镜为高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灭菌水平。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指出:灭菌内镜诊疗环境至少应达到非洁净手术室的要求。所以膀胱镜诊疗环境应当在达到外科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王广芬 韩玲样)
321. 胃镜和肠镜的清洗消毒槽及诊疗间可以共用吗?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不同系统(如呼吸道和消化道)软式内镜的清洗槽及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分开设置;不同系统的内镜诊疗应分室进行。但并未强调不同部位(如上、下消化道)内镜必须分槽清洗、不同部位(如上、下消化道)诊疗必须同室进行。
因此,胃镜和肠镜检查不用分清洗槽和诊疗间,但应分时段进行。
(王广芬 韩玲样)
322. 内镜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血源性感染标志物筛查吗?
不需要。目前尚无国家规范要求患者在进行内镜检查之前需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感染性标志物。感染性标志物常规筛查多限于HBV、HCV、HIV等,不包含所有可能的病原体。且部分疾病因为可能处于感染的窗口期,即使检测阴性也不能排除是否感染。
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5.2.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中指出: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传染病(HBV、HCV、HIV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而医疗机构消毒内镜通常使用的戊二醛、邻苯二甲醛、酸性氧化电位水等均为高水平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因此,只要在操作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将每一位患者视为潜在感染源,选择合格的消毒剂,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清洗消毒,就可以避免感染传播风险。
(唐红萍 王广芬 韩玲样)
323. 内镜室工作人员的着装有什么要求?
内镜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内镜清洗或诊疗操作时,存在体液、血液暴露的风险,因此应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
PPE的使用情况应根据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与患者、患者体液直接接触的可能性大小而决定。一般不直接暴露于污染内镜、器械、体液且不在液体飞溅可能污染范围内的工作人员不需PPE防护;直接接触污染内镜、器械、体液的工作人员,或直接参与医疗操作,接触患者,从而有可能接触到污染内镜以及体液的工作人员应做好PPE防护(表5–8)。
表5–8 内镜诊疗中心(室)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
注:√应使用,△宜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在操作过程中暴露风险等级可能变化的工作人员,要求在风险上升时能够即刻使用PPE。工作人员在离开清洗或诊疗室时,应尽快将PPE脱除并安放于合适的位置。在为不同患者进行操作时必须及时更换。
(王广芬 韩玲样)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EB/OL].(2016–12–27) [2017–04–07] http://www.nhfpc.gov.cn/ewebeditor/uploadfi le/2017/01/20170105090816920.pdf.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1986—201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5–137.
[ 3 ] 刘牧云,李兆申.美国消化内镜中心安全指南介绍[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10):7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