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大众文化是肯定的、压抑的、单面的文化
马尔库塞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也是以他的高雅文化观为标尺和准绳的,正是在与作为高雅文化的艺术之否定、超越和双重性特征的对照中,马尔库塞指出了大众文化对社会现实的肯定性、对大众的压抑性,以致丧失了超越性、否定性功能的单面文化特征。
在马尔库塞看来,艺术对现实的这种超越性来源于文化的双重性质:肯定性和否定性。马尔库塞所推崇的高等文化一方面具有一种保守作用,即作为既定文化的一部分,维护着现存的文化;但另一方面又有着否定性,即作为与既定现实的疏远,否定着现存社会秩序。如果艺术失去了它与现实的疏隔或间距,也就意味着它与现实达成了妥协,变成了对现存状态的肯定与维护力量。
(一)大众文化是肯定的文化
马尔库塞对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批判是从批判肯定文化开始的。“肯定文化”一词并不是由马尔库塞首次提出的,它首次出现在霍克海默的《利己主义与自由运动》一文中。霍克海默用这一概念来描述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的性质。马尔库塞在《文化的肯定性质》一文中对这一概念作了详尽的解释与展开,并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
当初,肯定的文化是为处于上升阶段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它的概念指示出超越既存现实的方向,在封建末世的恶劣环境中,它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它在当时是进步的、革命的。当资产阶级的统治稳固之后,资产阶级的利益就与大多数人的利益对立起来,这对资产阶级来说是很大的难题,为了应付这一难题,资产阶级想出的办法就是制造肯定文化。于是,肯定文化就走向了它原初进步性的反面,开始“愈发效力于压抑不满之大众,愈发效力于纯为自我安慰式的满足。它们隐藏着对个体的身心残害”[59]。因此,尽管在发达工业社会,肯定文化的形式或口号发生了改变,但它的功能依然如故,即“为生存的陈旧形式提供一种崭新的辩护”。
马尔库塞认为,肯定文化所带来的幸福只是幻想中的幸福。但这种幻想中的幸福却有着真实的效果,它可以让人在根本没有幸福的时候感到自己是幸福的。当然,这种幸福是被改变了意义的幸福,因为人们在这种虚幻的幸福意识中不会再意识到他所处的现实是需要被改变的,这种幸福因而成为现实的奴婢。人的现实生活是穷苦的和不幸福的,但是“若在不幸福中注入文化的幸福进而让感性精神化,就可能把这种生活中的痛苦和厌倦减缓为一种‘健康的’工作能力,这正是肯定文化的真正奇迹”[60]。
(二)大众文化是压抑性文化
1955年,马尔库塞出版了《爱欲与文明》一书。在这本书中,马尔库塞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出发点,把“压抑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雏形来加以批判。[61]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是人的欲望不断遭到压抑的产物,压抑是文明不可逆转的代价。马尔库塞改造了弗洛伊德的这一观点,认为文明的发展的确需要某种程度上对本能的压抑,但是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既有可能满足人的需要而又无须压抑人的本能时,压抑才变成了不合理的。
据此,马尔库塞把压抑分为“基本的压抑”和“额外的压抑”。“基本的压抑”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为建立和维持文明所必须加诸本能的压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除了物质匮乏之后,为了发展文明仍然加诸在人身上的压抑就成为多余的了,马尔库塞把这种压抑叫作“额外的压抑”。马尔库塞认为,正是通过额外的压抑,社会得以对个人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压抑。
发达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就是额外的压抑的产物,在这里被称为“压抑性文化”。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中强调,压抑文化是由感性冲动(爱欲)与形式冲动(理性冲动)的结合和相互作用造成的。但是压抑文化却并不致力于使理性感性化和感性理性化,从而调和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相反,它使感性屈从于理性,理性的暴戾使得感性变得枯竭和繁杂。而在马尔库塞看来,人的本质与人的感性冲动即爱欲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解放就是人的爱欲的解放。因此,压抑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就在于使人的爱欲这种主要的感性冲动变得枯竭和烦琐,因而也就阻碍了人的本质的解放。
在这里,马尔库塞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地把压抑文化当作大众文化了,可以把他对压抑文化的批判作为他以后在《单向度的人》中对大众文化的集中、系统批判的开端和准备。
(三)大众文化是单向度文化
在马尔库塞看来,高级文化本来是双向度文化,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超越的。因此,它是对现实的拒绝,是对现存的东西的抗议。而在发达工业社会中,高级文化的这种否定和超越功能却丧失了,所有这一切都是借助于文化工业之手来完成的。由于文化工业的作用,高级文化被大规模地复制和传播,成了生活中的文化用品,完全融入现实秩序。如此一来,文化就失去了与社会现实的“疏隔”,丧失了反思、批判现存秩序所必需的空间。于是,文化中与现实对抗的维度被消除了,只剩下肯定现实的一面,文化就成了单向度的文化。
总的来看,单向度的文化属于单向度社会的特殊文化现象。在发达工业社会,由于极权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融合,社会的对立面被消除,整个社会都是高度一体化的。而这种一体化又必然地表现在它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于是文化是单向度的文化,思想是单向度的思想,而人则在这种单向度的控制中成了单向度的人。如果说过去的时代对人的控制从未能够完全消灭人的否定性思想和反抗的意识的话,那么今天的发达工业社会则在这种控制的新形式——单向度文化的控制下,完全挫败了那些争取把人类从奴役中解放出来的抗议和行动。总之,失去了“其他向度”的文化被纳入这个社会,并作为对占优势的事态进行粉饰和心理分析的部分知识而流传。
综上所述,马尔库塞对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批判不是单纯的社会批判或者政治批判,他深入文化本身的内部特性,指出了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否定、超越和双面性,并以此批判了大众文化实质上的肯定性、压抑性和单面性。从批判肯定性文化到最终批判单面性文化,这显示了马尔库塞与法兰克福学派整体上对大众文化的一致批判的态度,也显示了马尔库塞大众文化批判的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