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结 语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远不只本书所描述的那样简单。本书之所以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作清晰的多维度扫描,旨在对其理论家众多、理论内容庞大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一个清楚的交代。事实上,不仅同一个理论家对大众文化的不同维度的批判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各个理论家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是一个内含差异性的整体。

作为一种系统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所作的思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上,都有着重大意义。它的创立深刻影响了以后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并为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对于这一新生事物,中国的知识界在还没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主要持拒绝和批判的态度。于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成了当时中国学界分析中国大众文化的主要理论资源;进入21世纪,随着大众文化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可,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也逐渐遭到了国内学界的批判和反讽。短短十几年时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中国经历了从辉煌到没落的过程。

我们认为,虽然今天法兰克福学派所面对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他们对大众文化所作的批判对于我们认识西方大众文化现象、指导我国大众文化发展和建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具有不同程度的理论参考意义。面对西方大众文化的大肆扩张、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不理性现象和我国文化研究中批判精神的缺失等状况,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提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精神。当然,从总体上看,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大众文化所作的批判,当前在我国的确具有语境的错位性质,我国的大众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在产生的社会基础、反映的现实内容及其功能上都有不同,因此不能直接用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来裁剪中国鲜活的大众文化现实。此处重提该理论,旨在吸收和借鉴其对文化的非理性现象的批判精神,以及它在局部对我们文化建设的启示和警示意义。

可以肯定的是,大众文化在中国不仅存在,而且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意味着法兰克福学派批判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思路、方法及其成就与失误,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理论参考意义。当然,目前传入国内的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并不只法兰克福学派一家。英国的“文化研究”学派、法国的符号学方法等,都对我国目前的大众文化研究有重要参考作用。我们应该在比较、鉴别这些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之后,站在我国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适合我国具体文化现状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