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经典著作和党的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1、33、49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1998年、2004年、1982年。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八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

5《.毛泽东选集》(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6《.邓小平文选》(第一~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994年、1993年。

7《.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

9.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

1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2006年、2008年。

1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

1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

13.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

二、中文文献

(一)著作

1.陈学明著:《二十世纪的思想库——马尔库塞的六本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2.陈学明著:《文化工业》,台湾扬智出版集团,1996年。

3.陈学明著:《社会水泥——阿多尔诺、马尔库塞、本杰明论大众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4.陈学明、王凤才著:《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5.陈刚著:《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作家出版社,1996年。

6.陈士部著:《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演进》,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

7.陈胜云著:《文化哲学的当代发展》,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8.冯宪光著:《“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庆出版社,1997年。

9.傅永军著:《批判的意义——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10.傅永军著:《控制与反抗:社会批判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泰山出版社,1998年。

11.傅永军著:《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2.姜华著:《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人民出版社,2006年。

13.江天骥主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14.金民卿著:《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4年。

15.金民卿著:《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

16.靳辉明、罗文东主编:《当代资本主义新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17.李青宜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重庆出版社,1990年。

18.陆扬、王毅著:《大众文化与传媒》,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

19.陆扬、王毅选编:《大众文化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20.陆扬、王毅著:《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21.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

22.陆俊著:《马尔库塞》,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23.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24.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5.欧阳谦著:《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解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初探》,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

26.欧力同、张伟著:《法兰克福学派研究》,重庆出版社,1990年。

27.欧力同著:《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重庆出版社,1997年。

28.任暟著:《批判与反思:法兰克福学派“当代资本主义理论”辨析》,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

29.谭好哲著:《文艺与意识形态》,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30.谭好哲主编:《艺术与人的解放》,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

31.陶东风著:《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2.王凤才著:《追寻马克思——走进西方马克思主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33.王凤才著:《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为文明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34.王岳川著:《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35.萧俊明著:《文化转向的由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36.徐崇温著:《法兰克福学派述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

37.徐崇温著:《“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

38.徐崇温著:《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重庆出版社,2005年。

39.徐贲著:《文化批评向何处去》,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

40.徐贲著:《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41.徐海波著:《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9年。

42.杨小滨著:《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43.仰海峰著:《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44.姚文放著:《现代文艺社会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

45.姚文放著:《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

46.叶晓璐著:《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47.衣俊卿著:《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中央编译出社,2003年。

48.衣俊卿著:《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49.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50.尤战生著:《流行的代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

51.俞吾金、陈学明著:《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52.张一兵等著:《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3.赵勇著:《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54.赵维绥、王文章主编:《中国文化发展与和谐文化建设(上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

55.郑一明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重庆出版社,1998年。

56.周宪著:《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57.周宪著:《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

58.邹广文主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

59.朱庭光主编:《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60.朱立元主编:《法兰克福学派美学思想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二)文章

1.曹卫东:《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效果》,《读书》,1997年第11期。

2.曹卫东:《文化的剩余价值——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文学评论》,2002年第5期。

3.陈胜云:《哈贝马斯文化研究的逻辑》,《理论探索》,2010年第4期。

4.陈学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意义》《.江海学刊》,2000年第5期。

5.陈学明:《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美学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6.陈立旭:《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7.杜秀春:《国内外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述评》,《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第5期。

8.傅永军:《“生活世界”学说:哈贝马斯的批判与改造》,《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9.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0.刘小枫:《评马尔库塞批判的浪漫美学》,《外国美学》第四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1.陆贵山:《马克思文艺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2.陆小宁:《洛文塔尔的通俗文化思想述评》,《哲学动态》,1998年第2期。

13.罗小瑜:《公共领域的衰弱:大众文化的殖民化》,《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8期(上)。

14.罗小青:《当代中国场域中的大众文化批判》,《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15.马驰:《论大众文化批判的当代意义及其历史局限》,《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3期。

16.牟正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概念”》,《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7.王小岩:《评阿多尔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

18.王晓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与限度》,《哲学研究》,2003年第9期。

19.王雨辰:《文化价值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20.杨春风:《高雅文化与辩护性的非文化——马尔库塞文化理论批判及其启示》,《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21.衣俊卿:《回归文化批判:哲学的本质要求》,《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3期。

22.衣俊卿:《20世纪:文化焦虑的时代》,《求是学刊》,2003年第3期。

23.尹庆红:《简论葛兰西的大众文化思想及其影响》,《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

24.尤战生:《大众文化与心理控制——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心理维度》,《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25.尤战生:《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学刊》,2003年第3期。

26.尤战生:《非文化与反大众: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27.尤战生:《接受与误读: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在中国》,《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28.于文秀:《经典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评析》,《学术界》,2003年第4期。

29.张殿元:《作为文化工业的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述评》,《世纪桥》,2007年第7期。

30.张汝伦:《论大众文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31.张一兵等:《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32.赵勇:《通俗文学视野中的大众文化——论洛文塔尔大众文化观的独特性及其成因》,《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33.赵勇:《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生成语境》,《学术研究》,2004年第11期。

34.赵勇:《批判精神的沉沦:当代中国文化批评病因之我见》,《文艺研究》,2005年第12期。

35.郑一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析评》,《哲学研究》,1994年第7期。

(三)学位论文

1.陈立旭:《重估大众的文化创造力》,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代海燕:《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反思》,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3.范凤丽:《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影响下的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山东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4.惠敏:《当代美国大众文化的历史解读》,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5.江怡:《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6.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7.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8.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四川大学,2003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9.任婕:《对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批判的研究报告》,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0.沈朝华:《拉克劳和墨菲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1.王立红:《大众文化理论批判》,吉林大学,2007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2.王正祥:《从“生活世界”看哈贝马斯大众文化思想》,苏州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3.熊昭霞:《霍克海默与洛文塔尔的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四川外语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4.徐雪平:《批判与反思》,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5.闫方洁:《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6.张弘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审视》,内蒙古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三、译著和译文

1.[法]贾克·阿达利著:《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宋素凤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德]阿多尔诺著:《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

3.[德]阿多尔诺著:《美学理论》,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4.[德]阿道诺著:《权力主义人格》,李维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5.[德]阿道诺著:《〈现代音乐的哲学〉序和导论》,顾连理译,《外国美学》第三辑,商务印书馆,1986年。

6.[德]泰·维·阿多尔诺著:《电视和大众文化模式》,王小婴译,《外国美学》(第九辑),商务印书馆,1993年。

7.[德]阿多尔诺、辛普森:《论流行音乐》(上、下),李强译,《视听届》,2005年第3、4期。

8.[英]佩里·安德森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高铦等译,人民出版社,1981年。

9.[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

10.[德]瓦尔特·本雅明著:《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王才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11.[德]瓦尔特·本雅明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12.[德]瓦尔特·本雅明著:《本雅明文选》,陈永国、马海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3.[德]瓦尔特·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14.[美]马克·波斯特著:《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5.[澳]约翰·多克著:《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吴松江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16.[美]约翰·费斯克著:《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17.[美]弗洛姆著:《逃避自由》,陈学明译,工人出版社,1987年。

18.[美]弗洛姆著:《健全的社会》,蒋重跃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19.[奥]弗洛伊德著:《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张唤民等译,知识出版社,1987年。

20.[意]葛兰西著:《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21.[意]葛兰西著:《实践哲学》,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

22.[德]哈贝马斯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

23.[德]哈贝马斯著:《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

24.[德]哈贝马斯著:《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官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5.[德]哈贝马斯著:《哈贝马斯精粹》,曹卫东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6.[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合法化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7.[德]哈贝马斯著:《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洪佩郁、蔺青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

28.[德]霍克海默、阿多尔诺著:《启蒙辩证法》,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

29.[德]霍克海默著:《批判理论》,李小兵等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

30.[德]霍克海默著:《霍克海默集:文明批判》,曹卫东编选,渠东、付德根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31.[美]杰姆逊讲演:《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2.[美]詹明信著:《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陈清侨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33.[美]马丁·杰伊著:《法兰克福学派史》,单世联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34.[美]马丁·杰伊著:《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阿道尔诺》,胡湘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35.[匈牙利]卢卡奇著:《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

36.[美]马尔库塞著:《理性与革命》,程志民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

37.[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爱欲与文明》,黄勇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38.[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39.[美]马尔库塞等著:《现代美学析疑》,绿原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

40.[美]马尔库塞等著:《工业社会和新左派》,任立编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41.[美]马尔库塞著:《审美之维》,李小兵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

42.[英]吉姆·麦克盖根著:《文化民粹主义》,桂万先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3.[英]戴维·麦克莱伦著:《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李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44.[英]安吉拉·默克罗比著:《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田晓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45.[美]理查德·佩尔斯著:《激进的理想与美国之梦》,卢允中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

46.[英]约翰·斯道雷著:《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7.[英]阿兰·斯威伍德著:《大众文化的迷思》,冯建三译,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48.[英]约翰·B.汤普森著:《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

49.[德]罗尔夫·魏格豪斯著:《法兰克福学派:历史、理论及政治影响》,孟登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50.[美]理查德·沃琳著:《文化批评的观念》,张国清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四、外文文献

1.Theodor W.Adorno,The Culture Industry:Selected Essays on Mass Culture,London:Routledge,1991.

2.Theodor W.Adorno,Essays on Music,trans.,Susan H.Gillespi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2.

3.Theodor W.Adorno,Philosophy of Modern Music,trans.,Anne G.Mitchell and Wesley V.Blomster,London:Sheed&Ward,1987.

4.Theodor W.Adorno,Notes to Literature,Volume One,trans.,Shierry Weber Nicholse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1.

5.Theodor W.Adorno,Aesthetic Theory,trans.,C.Lenhardt,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84.

6.Herbert Marcuse,Negations:Essays in Critical Theory,trans.Jeremy J.Shapiro,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2.

7.Herbert Marcuse,One-Dimensional Man:Studies in the Ideology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London:Routledge,Beacon Press,1991.

8.Leo Lowenthal,Literature,Popular Culture,and Society,Englewood Clifs,N.J:Prentice-Hall,1961.

9.Leo Lowenthal,Critical Theory and Frankfurt Theorists,New Brunswick and Oxford:Transaction Publishers,1989.

10.Leo Lowenthal,Literature and Mass Culture,New Brunswick(USA),Transaction Books,1984.

11.Gross David,Lowenthal,Adorno,Barthes:Three Perspectives on Popular Culture.Telos 45,fall,1980.

12.Deborah Cook,The Culture Industry Revisited:Theodor W.Adorno on Mass Cultere,Lanham,Md.: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1996.

13.Martin Jay,The Dialectical Imagin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

14.Martin Jay,ed.,An Unmastered Past:The Autobiographical Reflections of Leo Lowenthal,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7.

15.Douglass Kellner,Critical Theory,Marxism and modernity,Polity press,1989.

16.Douglass Kellner,Herbert Marcuse and the Crisis of Marxis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17.A.Arato&E.Gebhard(teds),The Frankfurt School Reader,New York,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