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圳番外
李圳番外
李圳还是太子的时候去过两次凉州,一次是离家出走,一次是微服私访。
说到离家出走那次,那是李圳也就只有十二三岁,正当处于男孩到少男的成长期,这个时期的男孩,好奇心重,有点小叛逆,没事喜欢证明自己,外加一直居住东宫,身边很多都是溜须拍马的玩意,所以那时李圳的性格有那么点狂妄自大。
当然李圳有自大的本钱,他是正宫娘娘唯一的皇子,在所有的皇子里面他又是最聪慧一个,加上从小得父皇喜爱,生下来就是太子身份,得天独厚。
不过作为一个东宫太子,需要把所有的东西收一收,包括性格上的狂妄自大,所以即使后来登基亲政,李圳还得到了一个谦和礼让的好名声。
那次李圳本没有想去凉州,来到明州后就打算就水路返回京都,结果在明州的酒楼上听说驻扎在凉州的赵大将军很有名气,李圳早想见大将军一次面,所以又启程去了凉州,花了一锭金子,雇了一辆马车和一个车夫,第二天便到了凉州境内。
地处交界常年处于战乱的凉州要比他想象中更繁荣些,不过也不难理解,这里经济繁荣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商品流通速度更快些,小贩们多,不少商贩都来凉州这边进货,来来往往,银子就多了。
李圳来凉州,主要是想见赵大将军,结果倒是见到了赵大将军的小女儿——赵婵。
其实第一次看见那个扎着俩小辫子身穿湖绿色小棉袄的小姑娘,李圳并不知道她就是赵大将军的女儿,小姑娘身上穿的衣裳质量虽然挺好,却不上乘,所以当时李圳对赵婵的判断顶多就是一个小商贩的女儿,一个走丢了的小屁孩。
后来赵婵进宫,有一次李圳无意识问起她:“婵儿那么顽劣,小时候是不是走丢过啊?”
“皇上怎么知道的?”顿了下,赵婵又解释了句,“不过臣妾小时候一向安静听话,走丢纯属意外。”
李圳勾勾唇,笑得不置可否。
————
第一次见面,赵婵四岁,李圳十二岁,年龄差8岁,大祈的皇太后极喜欢赵婵,常常跟他说8岁是最好的年龄差。
最好的年龄差?李圳可不是那么认为。正因为相差8岁,所以即使赵婵进宫成为了他的妃子,还要当童养媳养着。
回到凉州的热闹的大街,那天正是凉州的一个斗牛节,所以路上人特别多,摩肩接踵,李圳能在人声鼎沸的人群里一眼注意到赵婵,其实也算缘分,至少后来他是那么认为的。
李圳看赵婵的第一眼,赵婵正从脖子上挂着的小香囊里掏出一些碎银子踮着脚尖买包子,然后拿到了包子后便走了,李圳也不知道抽了什么风,走到包子铺前要回了零钱,手捧着找回来的满满铜钱板子,跟在了赵婵的身后面。
“喂。”李圳跟在她身后叫她。
赵婵没回头。
李圳换了个叫法:“黄口小儿。”
赵婵依旧没有回头。
李圳又换了个叫法:“小丫头。”
还是没有回头。
李圳快步上前,一把拎着赵婵的肩膀,将她转了回来。
转过脸的赵婵早已经满脸眼泪,嘴里含着半个包子,正张小脸鼓鼓的,湿湿的,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满是透亮的泪水,眨眨眼,就大串大串地滚落下来。
“哭什么?”李圳把找回来的铜板先往自己袖子里放,然后开口问赵婵。
赵婵红着小鼻子:“哥哥不见了……”
果然是走丢了的小孩子,李圳嫌恶地看了眼赵婵手里拿着的半个包子:“你是哪家的人?”
赵婵将嘴巴里的包子咽下去,边哭边说:“我叫小五。”
李圳头疼:“姓谁名甚?”
赵婵擦了擦眼泪:“我爹爹叫我婵婵。”
李圳头更疼了:“你姓什么?”
赵婵睁着红肿的眼睛,没有回答李圳的问题,然后李圳的身后多了一个小屁虫,他到酒楼吃饭,赵婵也跟在他的身后,他在桌子边坐下,赵婵也爬上凳子坐在他身边。
李圳好言相劝:“我不是你的哥哥……”
赵婵仿佛听不懂他的话,就低垂着脑袋,这样子的乖巧模样倒是让李圳心软下来,招呼店小二再上一副碗筷。
赵婵仰着头说了句:“谢谢姐姐……”
李圳冷下脸,真是一个没有眼色的小姑娘。
赵婵默默趴着饭,吃饱了饭,脸上的眼泪也没了,白白净净的小摸样,笑起来露出两颗小酒窝。
饭后李圳要去集市看斗牛,赵婵依旧寸步不离地跟着他,当时李圳就想,如果等他回宫了还找不到女孩的爹娘就直接将她带回东宫好了,反正东宫也不差多那么一个人吃饭,而且小姑娘也吃不多,养大了还能赚回本钱。
四岁的赵婵腿短,走不过李圳,李圳时不时转过头:“你倒是走快一点啊。”
被催多了,赵婵索性停下脚步,杵着不动了。
李圳放狠话:“那就不要跟着本王……我了。”说完,转身就走,走了几步回头看,果然没有跟着他,只是大眼泪又含着豆大的眼泪了。
李圳无奈,快步走上前,单手抱起赵婵,快步往集市走去。
李圳从来没有这样子的经历,莫名其妙多了这样子的一个小丫头,抱着她走路的时候问她:“你不怕我啊?”
因为李圳只是单手抱着赵婵,赵婵怕摔下去,双手挂在李圳的脖子上:“你会吃人吗?”
李圳顿了下:“不会……”
然后赵婵就放心地摇了摇头:“不吃人就不怕你。”
李圳:“你不怕我卖了你啊?”
赵婵颇认真地开口:“我哥哥们都说我卖不了多少钱的。”
然后李圳就没话了,来到集市,抱着赵婵挤到前面看斗牛。
凉州的乡土民俗李圳还是挺喜欢的,看了斗牛之后又带着赵婵在热闹的集市里品尝起了各类特产小吃,每次要两份,四岁的赵婵还吃不了多少东西,吃吃一半就递给李圳:“给你吃。”
李圳黑着脸:“不要。”
赵父从小告诫赵婵丢掉不爱吃的东西的孩子是会得到雷公的照顾,所以赵婵也不敢扔掉吃不下去的小糕点,而是直接递到了李圳的嘴巴里:“你吃。”
李圳只觉得脑袋热得厉害,然后居然张了嘴巴,接过了赵婵吃剩下的不要的糕点。
李圳又问了一遍赵婵:“你到底是哪家的孩子?”
赵婵眨眨眼,摇摇头。
李圳:“那我就把你带走了。”
然后赵婵就开口了:“我是赵家的孩子。”
赵家的孩子,李圳猜到了七八分,放下赵婵:“我有点累了,你自己走走。”
赵婵犯懒地厉害,慢慢地走在李圳的后面。
李圳再次无奈,夹起赵婵,往赵家走去。
途中路过一家院子,里面的石榴又大又红,赵婵指着上头的石榴看着李圳:“石榴……”
李圳:“我看到了。”
赵婵:“很好吃的。”
李圳轻哼了声。过了会,放下赵婵,见院子里没有人,伸手摘了两个石榴,就在这时,一阵狗叫,李圳抱着赵婵撒腿就跑,跑得气喘吁吁。
来到一条小河边,边上杨柳依依,原本摘下来的两个石榴在跑的途中掉了一个。
李圳把石榴递给赵婵:“吃吧。”
石榴皮又厚又硬,赵婵使劲力气也剥不开来,李圳侧过脸看了眼赵婵,白白胖胖的小手死死地扣着红艳艳的石榴上,怎么看怎么养眼。
低叹了一口气:“给我吧。”
赵婵把石榴递给李圳:“给。”
李圳接过这个偷来的石榴,三下五除二就剥了开来,厚实的红皮里抱着更加红艳艳,颗颗饱满晶莹。
李圳将剥好的石榴全递给了赵婵,赵婵吃了一颗,有点酸。然后瓣了一半给李圳:“你也吃。”
李圳尝了一颗,皱了下眉头,这石榴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好吃,侧过头看了眼还皱着一张小脸的赵婵:“不爱吃就扔了吧。”
赵婵摇头:“会被雷公打的。”
李圳好笑地眯了下眼睛,伸出自己的手:“那给我吃吧。”
四岁的孩子易睡,当赵婵毫无防备地趴在李圳腿上睡去的时候,李圳还是有点惊讶。
李圳抱着睡着了的赵婵来到赵府的门口,然后将她放在门栏上,掏出从包子铺替她要回来的铜板放进她挂在脖子上的香囊,然后敲了两下门,便转身离去。
其实当时李圳是有点可惜和遗憾的,因为不能把赵婵直接带回自己的东宫养大。
————
第二次李圳来凉州,当时两军交战,他再次见到赵婵,是在军营中,不过那时她已经认不得他了,而他却认得她,十多岁的小姑娘模样,他一眼就认出来是他当年抱过的小女孩。小女孩长大了,肉鼓鼓的脸变尖了,圆圆的杏眼倒是显得越来越大。
那天李圳在军营里与赵将军谈论军事情形,一个梳着少女发髻的女孩子从外面闯了进来,然后“阿爹阿爹”地叫个不停。
因为微服私访,他的身份只有赵大将军知道,赵婵看见他的时候,转了转圆圆的眼睛:“阿爹,这位哥哥是谁啊?”
赵大将军略尴尬地对女儿说:“婵婵先出去。”
赵婵“哦”了一声,走的时候还不忘顺手牵羊带走一瓶金疮药。
当时李圳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像是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错觉,这个他抱过的小姑娘都那么大了。
李圳抿了口茶:“赵将军整日忙于边疆战事,应该没有什么精力再照顾儿女吧。”
赵大将军:“太子何意?”
李圳又抿了一口茶:“女孩子还是早日出嫁好。”
赵父:“……”
其实那也是李圳第一次为自己说亲,因为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只能不断用喝茶来掩饰自己的心虚。
李圳许诺了赵父给赵婵东宫太子妃的位置,不过后来因为事情兜兜转转,这段姻缘一拖再拖,赵婵当不成了太子妃,之后直接进宫成了他的妃子。
之后在宫里的一次侍寝,李圳心情好地抱着赵婵问她:“那年婵儿走丢后还遇上了什么事?”
赵婵想了下:“臣妾后来遇上了一位长得漂亮心肠又好的姐姐,她……”赵婵还要继续说下去的时候,便被李圳打断了,转过脸看李圳。
只见李圳脸色立马转黑:“立马给朕从床上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