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出行防盗抢

6 居家出行防盗抢

生活中时有抢劫、盗窃案发生,如果我们多加防范,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走到行人较少的地方,你发现有人跟在你后面想抢你的包,你该怎么办?。

常见的盗窃行为有入室盗窃及近身扒窃等。入室盗窃是指私自进入他人房间窃取财物的犯罪行为。很多案例中,入室盗窃人被发现后转而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变成入室抢劫。近身扒窃较多发生在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也可能转化为抢劫。

俊豪住在外婆家。一天中午,外婆和外公出门去了,俊豪一个人在家看书。不久,门铃响起。俊豪从猫眼往外一看,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外。俊豪没出声,只是从猫眼里静静地观察。10分钟后,又有一个男人上楼来,两人再一次按响门铃。见门内仍然没有动静,其中一人下楼提了个袋子上来,两人从袋子里拿出撬门的工具开始撬门。俊豪一下子警醒起来,是小偷!他沉着冷静地轻轻拿起客厅里的电话,立即打“110”报警。警察很快赶到,将两名正在撬门的盗贼抓获。

露露家庭条件优越,父亲给她买了一款高档手机。拿到手机后,露露上学、放学时都会在同学面前炫耀。失学少年小远和小刚经常在校园外闲逛,看到露露的手机便起了贪心。一天,他们在露露回家的路上将她拦下,威胁她并将手机抢走。事后,露露担心被报复,既没有报警,也没有向家长和老师报告。没过几天,两个少年又将露露拦住,让她拿5000元钱赎回手机,如果不交钱,就会对她不客气。露露很害怕,当天晚上就从家里偷了钱,第二天交给了他们。露露的父母发现家中少了钱,又没有被偷的迹象,就问了露露。露露这才将实情告诉父母。露露父母马上报警。根据露露提供的线索,警方迅速抓获了嫌疑人小远和小刚。

盗抢活动有规律

首先要知道盗窃、抢劫多发的时间、地点,知道哪些时候要提高警惕。

◆时间:早、晚上下班时,公交车上人多拥挤,扒窃活动多。其他时间,公交车上人相对较少,扒窃活动也相应减少。

◆地点:上学、放学的路上,教室、学校小卖部等。

◆防范措施:上学、放学要结伴而行,互帮互助。平时熟记上学途中经过的报警点、门岗和保安的位置,以便及时求助。财不可外露,太招摇容易成为别人抢劫、勒索的目标。

其次,让我们了解一下小偷近身扒窃的十招:遮、割、抢、撞、调、分、拎、色、麻、夹。

◆遮:拿书或报纸遮着进行偷窃。

◆割:拿单面刮胡子的刀片割破包,偷走包中的物品。

◆抢:趁人不备,直接抢走东西。

◆撞:从身旁走过,假装一撞,偷走他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调:用一样的包,趁人不备,换走。

◆分:以搭讪分散他人的注意力,趁机偷走东西。

◆拎:趁人不备,把搁在身旁的包拎走。

◆色:利用美色迷惑他人,趁机偷走东西。

◆麻:使用麻醉剂将人麻醉,然后拿走东西。

◆夹:将手指伸入他人的包中或衣袋中,迅速将东西夹出偷走。

居家出行防盗提醒

●家中防盗提醒

◆对声称送货、送礼、上门维修、送广告品的人员,要提高警惕,先查明身份。不给陌生人开门。

◆如果发现门上或墙上有不明符号,要尽快擦掉。提醒家长家里不要放太贵重的物品。

◆家中长时间无人时,将座机铃声调至响时屋外听不到的音量,因为电话总没人接听会暴露家中无人。窗帘应拉到平时在家的位置,不要把所有的窗帘都拉得严严实实。请朋友或亲人定期过来看一看,请邻居多多关照。但要叮嘱他们注意保密。

◆如果发现窃贼入室,不要与之发生正面冲突,要机警地报警或设防逃出去,及时报警。

●出门在外的防盗提醒

◆出门不多带钱,只带需要的金额。钱物要贴身放,贵重物品要藏好,不能在公共场合显露。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尤其要注意安全,把包放在胸前或显眼处,经常检查一下随身携带的财物,但要注意避开他人。

◆在公共汽车、火车上或其他地方,不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对于主动和自己搭话的陌生人,要警惕。

◆不要把包随意放置,要用手护好包,尽量不闭目休息,确保财物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

◆少走背街小巷等僻静之处,走夜路要结伴而行,尽可能走人多、有路灯的路,如遇三五成群的年轻人要提高警惕。

●乘坐公交车时的防盗提醒

◆上车前备好零钱,或将整币与零钱分开,尽可能少掏口袋。

◆上车时,如果有人故意挤、撞,应高度警惕。

◆不要站在车门口或乘客密集的地方,尽量往车厢内走。

◆如果携带较贵重的物品,切忌在车上睡觉。

◆如果不熟悉路线,应该向司机询问,不要在车上东张西望。

●骑自行车时的防盗提醒

◆骑自行车时,要将放在车篓内的包带在车把上绕两圈,挎包最好左肩右挎或右肩左挎,不要单肩背包,购物时要将包从车篓内拿出,切莫怕麻烦而被盗。

◆当自行车瘪胎或遇障碍物,需下车排除故障时,必须注意看好车篓内的包和其他物品,防止坏人趁机拎包作案。

见贼不叫记特征

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要见机行事,以保护自身不受伤害为第一要务。如果不法分子持有利器,你大声喊叫、拼命反抗就容易受伤害。所以不要反抗,要把窃贼的外貌特征记住,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另外,可以在书包上或者其他有可能被抢的物品上做上自己独有的标记。

找一找家里有哪些地方存在被盗隐患,与家人聊一聊家里有没有可能导致被盗的生活习惯,然后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