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正确用
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取代了传统手机成为学生的新宠。手机也正因为“智能性”而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也给家长和同学平添了许多烦恼。那么,如何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呢?。
你平时用手机来干什么?打电话、收发信息、刷微博、刷微信朋友圈、QQ聊天、上网查资料、听歌曲、看视频、玩游戏。在这些用途里,你觉得哪些会影响你的正常学习?。
所谓智能手机强迫症是指拥有智能手机的人会常常不自觉地查看手机、玩游戏、收发信息、刷微博、刷微信等。一般而言,查看一次手机不会超过30秒,这中间还包括了只是单纯地将屏幕锁打开或者是链接到手机的任一程序。
2011年8月,美国赫尔辛基科技机构一项研究指出,手机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几十次,有时频率更高,达每10分钟1次。这种患“手机强迫症”的用户随处可见,他们常常不自觉地利用手机观看电话簿、玩游戏以及收发信息。
科学研究显示,一般成年人需要的睡眠时间为7~8小时,而青少年所需的睡眠时间则应不少于9小时。然而,目前很多青少年得不到充足的睡眠。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智能手机重度用户每晚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7小时,报道指出,这样的情况应该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因为少于7小时的睡眠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增加体重,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的发病概率,甚至增加癌症的发病率。
手机与网络一样,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使用智能手机有很多好处;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自制力不强,使用手机也存在很多弊端。
●好处
除了用来日常通信,我们还可以用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向老师汇报学习,与同学多交流,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智能手机查资料、进行讨论,因为智能手机可以安装大量与学习相关的软件和应用,如科学计算器,《新华字典》《汉语成语大词典》《英汉词典》《牛津词典》等工具书,各种同步辅导教材、题库、课外资料,大量经典书籍等。手机可以成为重要的学习辅助工具。另外,利用智能手机的备忘录、录音及拍摄功能,可以随时记录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及教师板书。当我们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利用智能手机的通信和定位功能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弊端
◆不良信息玷污心灵。除了利用手机浏览不良网站外,自制力、分辨力较弱而好奇心强的同学也会利用短信和其他手机软件传播不良内容,如黄色小说等。甚至有同学把相互转发不良信息当作时尚。这些都是错误的行为。
◆手机游戏危害大。沉迷于手机游戏对青少年有着严重的危害。过去,对网络游戏上瘾的同学只能去网吧玩,时间和地点上有很多的限制。但有了智能手机,他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玩,更方便,更频繁,危害也更大。
◆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耽误学业。使用手机谈论学习内容的同学少,利用QQ、微信等与同学朋友聊天的同学多。有的同学更是在每天刷新微博、微信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关注的多为娱乐、搞笑等内容。
◆助长攀比之风。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有的同学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容易形成攀比之风,一方面给部分同学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会加重部分同学的炫富心理,使价值观及人生观发生变化。
◆额外增加父母负担。我们购买手机的资金及每月的话费全部来自于父母,使用智能手机会增加每月话费。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用智能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加了新的负担。
◆影响校园治安。一些品牌手机因为价格很高,已经成为贵重物品,二手市场可以直接变现,学校里会发生偷盗现象。有手机的中学生也容易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影响学习效果。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部分同学因为难以克制自己,经常在上课时偷偷使用手机,会直接导致听课溜号,影响学习。
◆影响大脑的创造力。过度查看手机容易让人失去思考的动力,没有休息时间,睡眠时进入深睡期比较缓慢,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因注意力长时间被手机吸引而忽略身体上的疲劳感,再加上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拿出手机使用,使大脑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时间去观察、聆听和接受其他事物,影响大脑的创造力。
正确使用手机,学会做手机的主人
◆时刻提醒自己手机不是生活的全部。晚上准时熄灯,睡觉前不玩手机,以免大脑兴奋影响深度睡眠。不浏览不健康的内容,玩一些单词游戏或者脑筋急转弯等益智游戏,多参加活动、交朋友,不要每时每刻都只有手机相伴,学着过一种不带手机的生活。
◆在课堂上应关掉手机。
试一试,将手机关机一天,训练自己的自制力。如果能过关,请奖励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