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 90年代中期至世纪之交:产权改革促进乡镇企业城市化

7.1.3 90年代中期至世纪之交:产权改革促进乡镇企业城市化

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东部的一些乡村经济发达地区依托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生产要素配置能力,开始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投资者介入,积极开展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使乡镇企业向现代化的公司转变,形成具有区域集聚优势的现代工业,经济结构整体上转向了以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形态。进而出现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村庄转变为城镇的新趋势。乡村经济开始超越传统生产的土地和劳动力束缚,逐步转变为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为主导的乡村发展转型。

90年代后期,东部乡村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突出地表现在产权改革、人才引进、产业与技术升级。随着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原来乡镇企业产权不清、家庭私营企业发展资金受限、产品技术含量等制约了进一步发展。为此,东部企业以乡村要素市场的发展核心,进行着又一轮改革。通过推动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业升级。通过公司制改革不仅明晰了产权,而且通过资本市场多途径吸纳资金,引进技术和设备,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局面,吸引了大批人才,为东部的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