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镜头中的世界
课文一
哈罗德·范因斯坦
[1]哈罗德·范因斯坦1931年出生科尼岛。1946年,当他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时,便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短短四年间,他的作品就被爱德华·史肯泰所赏识、购买并永久收藏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十七岁时,他加入了美国摄影联盟,成为早期纽约街头摄影杰出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展览在海伦·吉的莱姆莱特画廊;同时,他还是史上著名的蓝色音符唱片公司的设计师。
[2]二十岁初期,他开始在纽约从事教学工作。前《纽约时报》的摄影评论家A.D.科勒曼把他誉为“为数不多的几位大师级教授之一,他传奇般的摄影工作坊被证明对成百上千有志向的摄影师们的人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并影响了他们的视野”。
[3]范因斯坦最广为人知的当属他六十年来坚持对科尼岛的拍摄。1990年,他在国际摄影中心展出以题为《心灵的科尼岛:五十年照片》的作品引发了A.D.科勒曼对他的评论:这是“纽约派”最出色的小画幅照片,具有人文主义、亲密、萦绕,甚至几近鲁莽的色调。范因斯坦是真正的摄影家中的摄影家。
[4]正当范因斯坦的《科尼岛》作品还在被人们津津乐道时,他开始了触及更广泛的领域。他从一个士兵的视角拍摄了反映朝鲜战争的照片,展现了年轻士兵从应征入伍,到接受基础训练,再到征战前线的画面。此外,他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包括街头、人体、头像以及静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首次开始探索彩色摄影,以天空为背景拍摄鲜花和贝壳的35 毫米照片,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染料转印作品,被刊登在《生活》杂志和其他大量的刊物上。
[5]1998年,作为率先把扫描仪当作相机使用的少数摄影家,范因斯坦开辟了扫描照相术的天地。利用这项技术,他的处女作品《百花》已经出版三次,随后,利特尔与布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其他六本彩色数码摄影集。他在数码界开创性的作品引领了风尚,使他在2000年赢得了“数码世界史密斯·索尼恩协会奖”。
[6]2011年,八十岁的范因斯坦被格里芬摄影博物馆授予“当代传奇奖”。如今,八十二岁高龄的他与妻子朱迪斯、爱犬玛芬、宠猫林登一同居住在马萨诸塞州的梅里麦克。最近,他回到了离开十二年之久的摄影暗房,继续享受生活,继续观察这个大千世界。
课文二
镜头中的世界
[1]让我们来认识摄影师艾妮·格里菲斯·贝尔特。贝尔特从1978年以来就一直在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照片,她的拍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上的所有大洲。事实上,南极洲是贝尔特唯一没亲眼见过的大洲。
[2]贝尔特的拍摄作品因美轮美奂和质量上乘而广为人知,它们也反映了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和地区。贝尔特曾经为约旦古城佩特拉和英格兰湖区的美景拍过照片。最近,在一本介绍北美未开发的自然区域的书中出现了她的摄影作品。
[3]无论去哪里,贝尔特都在所到之处拍下人物照片。贝尔特已经找到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和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人进行沟通的方法。“我的工作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走进人们的生活,”她说,“照相机就像通行证一样,而且我常常由于人们迅速地接纳我而被搞得手足无措!”
[4]知道如何打开话题帮助贝尔特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摄影师,但是专家们声称任何人都能学会如何同陌生人打交道。当语言相通时,打招呼和相互寒暄能使陌生人之间感到更舒适。当语言不通时,微笑就会变得很有用。彼此的共同点也有助于打开话题。比如,贝尔特常和她的两个孩子一起旅行,所以当她为孩子们或孩子们的父母拍照时,他们就有了相通之处:家庭联系。甚至一起体验坏天气也可以帮助人们增进相互间的交流。
[5]如果你正在考虑从事摄影行业,贝尔特对此有一些建议。你可以当个志愿者为没钱请专业摄影师的地方机构拍摄照片。你也可以用诚实的态度仔细端详自己最好的摄影作品。如果你是一位真正的摄影师,你的作品会因为你的个人特色和精湛的技艺而变得出类拔萃。贝尔特也推荐向专业摄影师的作品学习。记住,当你下一次看到漂亮的照片时,也许你看的正是艾妮·格里菲斯·贝尔特的作品。当你下一次遇见陌生人时,不要害怕打开话题。你为沟通所做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