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二候·蛰虫始振】

【立春·二候·蛰虫始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候,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蛰虫,指藏在泥土中过冬的虫豸(zhì)。虫豸,旧时对虫子的通称。《逸周书汇校集注》曰:“蛰虫始振,即《小正》所谓正月启蛰也。”意思是说,此时,冬天蛰伏的虫子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身体也随着气温的回升慢慢回暖,有的开始苏醒了,但是它们僵硬的身体偶尔还只是动一动而已,有的在巢穴周围活动并走飞不远。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一到春天,天空一声春雷,惊醒了蛰伏的动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此时距离春分的二候“雷乃发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动物的苏醒与雷声没有直接的关系。真正唤醒它们的,不是春雷,而是春风所带来的温暖。图为蛰伏中的土蜂在始振。

(拍摄于晋南翼城历山西北麓西阎镇泉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