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R&D活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类别,测算不同研究类别的R&D投资规模以形成基础研究R&D投资序列、应用研究R&D投资序列和试验发展R&D投资序列,对明晰浙江省R&D投资的结构、解析浙江省R&D支出的效率构成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浙江省科技统计年鉴》并未统计浙江省历年的基础研究R&D内部经费支出、应用研究R&D内部经费支出、试验发展R&D内部经费支出的构成数据,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统计了2009年以来的构成情况。据此,2009—2015年浙江省三个研究类别的R&D内部经费支出数据直接源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0—2008年浙江省三个研究类别的R&D内部经费支出数据,我们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公布的独立研究机构三个研究类别R&D内部经费支出数据及独立研究机构的R&D经费占比、高等学校三个研究类别R&D内部经费支出数据及高等学校的R&D经费占比、大中型工业企业三个研究类别R&D内部经费支出数据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占比予以估算。对于1978—1989年浙江省三个研究类别的R&D内部经费支出数据,我们基于年均增长率进行逆推获取。
局限于数据资源,对于测算三个研究类别R&D投资序列所需的资本性支出、软件支出、生产税净额和资本回报等数据,我们仅能根据三类研究的特性及浙江省研发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估算。比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类别的R&D活动,可知基础研究活动一般以认识现象,发现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目的,通常不具备特定的应用或使用目的。基础研究工作往往由学术工作者承担,其产出常表现为一般的原则、理论或规律,并多以论文形式在科学期刊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因此,基础研究的资本性支出、软件支出、生产税净额及资本回报数值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据此,本书根据基础研究R&D经费支出占总体R&D经费支出中的比重来估算资本性支出、软件支出和生产税净额。同时,由于基础研究一般不考虑其直接应用,我们将基础研究的资本回报直接作零处理。不同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活动是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所专门开展的研究,其活动本质是将基础理论拓展为实际运用形式,其产出常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类似地,试验发展主要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中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做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知识,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两类R&D活动存在一定规模的资本性支出、软件支出、生产税净额和资本回报数值。据此,我们根据应用研究R&D经费支出占总体R&D经费支出的比重、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总体R&D经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估算资本性支出、软件支出及生产税净额。此外,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资本回报数值则通过两类研究的R&D经费支出份额估算。
类似地,由于缺乏三个类别R&D活动的固定资本消耗资料,我们基于历年的R&D固定资本消耗总额,根据三类研究活动的R&D经费支出占比估算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