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D经费投入强度到R&D投资强度...
如同一个国家和地区常常用R&D经费投入强度来衡量其对科技和创新的投入力度,规上工业企业也经常采用该指标来反映其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同的是,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R&D经费投入强度指标的分母项为GDP,而于一个规上工业企业而言,R&D经费投入强度指标的分母项则为主营业务收入。R&D资本化对规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规上工业企业的部分R&D内部经费支出被资本化为R&D投资(流量);另一方面,自给性R&D生产活动因被单独核算而致使规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因此,规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相应升级形成一个新指标,即R&D投资强度。
具体地,规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投资强度的计算公式分别如式(6-19)和式(6-20)所示。
表6-16列示了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投资强度的计算结果。数据表明,2000—2015年间,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的平均值为0.9033%,R&D投资强度的平均值为0.6839%,前者比后者高0.2194个百分点。由于R&D投资(流量)一般小于R&D内部经费支出,而R&D资本化又使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因此,当年的R&D投资强度必然小于R&D经费投入强度。
表6-16 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与R&D投资强度的动态比较
接下来,我们动态考察了两者的差距变化,具体如图6-8所示。我们发现,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投资强度的差距呈逐年增大态势,两者差距从2000年的0.0783个百分点提升到2015年的0.366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0179个百分点。同时,一个显著的特征是,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投资强度的差距扩大速度正在提升,2001—2005年间两者差距的年均增幅为0.0076个百分点,而2011—2015年间两者差距的年均增幅已扩大到0.0331个百分点。两者差距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规上工业企业的R&D活动投资形成能力并没有随R&D经费支出的扩大而提升。可见,提升规上工业企业R&D活动的生产效率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图6-8 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投资强度发展趋势
【注释】
[1]基于Griliches法的计算结果的时间跨度为1979—2015年。据此,在进行R&D资本化调整前后的GDP(现价)规模比较时,均不涉及1978年数值。
[2]为行文简洁,此处的R&D资本化是基于BEA的计算结果,并未列出基于Goldsmith法和Griliches法的GDP三大需求规模计算结果。需要强调的是,基于三种方法计算的GDP三大需求的结果不会具有显著差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无具体说明,下文均仅根据基于BEA法的R&D资本化核算结果开展分析。
[3]数据来源:1978—1992年浙江省GDP三大需求规模根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的相关数据估算;1993—2015年浙江省GDP三大需求规模直接源自《浙江省统计年鉴2016》。
[4]尽管1993版SNA不单独识别R&D产出,但在被识别为生产活动的中间投入后一并归入了R&D生产活动的中间投入部分。据此,R&D资本化并不会使规上工业企业的中间投入发生变化。
[5]表6-15的相关数据主要源自历年的《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