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诸位先生,我们对整个艺术有一个总的看法了,懂得确定每件作品的等级的原则了。——根据以前的研究,我们肯定艺术品是一个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总体,有时是整个儿创造出来的,例如建筑与音乐,有时是按照实物复制出来的,例如文学、雕塑、绘画;我们也记得艺术的目的是要用这个总体表现某些主要特征。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作品中的特征越显著、越占支配地位,作品越精彩。我们用两个观点分析显著的特征:一个是看特征是否更重要,就是说是否更稳定、更基本;一个是看特征是否有益,就是说对于具备这特征的个人或集团,是否有助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这两个观点可以衡量特征的价值,也可以定出两个尺度衡量艺术品的价值。我们又注意到,这两个观点可以归结为一个,重要的或有益的特征不过是对同一力量的两种估计,一种着眼于它对别的东西的作用,一种着眼于它对自身的作用。由此推断,特征既有两种效能,就有两种价值。于是我们研究特征怎么能在艺术品中比在现实世界中表现得更分明,我们发现艺术家运用作品所有的原素,把原素所有的效果集中的时候,特征的形象才格外显著。这样便建立起第三个尺度;而我们看到,作品所感染、所表现的特征越居于普遍的、支配一切的地位,作品越美。所谓杰作是最大的力量发挥最充分的作用。用画家的术语来说,凡是优秀作品所表现的特征,不但在现实世界中具有最高的价值,并且又从艺术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更多的价值。我可以用比较通俗的说法说明这个意思。我们的老师希腊人教了我们许多东西,也教了我们艺术的理论。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前前后后经过多少变化,才逐渐在庙堂中塑成恬静的丘比特、米洛斯岛上的维纳斯、打猎的狄阿娜、罗多维齐别墅中的于农、帕特农神庙中的地狱女神,以及所有那些完美的形象,即便是零星残迹到今日也还足以指出我们的艺术的夸张与幼稚。他们精神上的三个阶段,正是使我们归纳出我们的学说的三个阶段[8]。开始他们的神明不过是宇宙中一些基本的深藏的力:哺育万物的大地,躲在泥土之下的泰坦,涓涓无尽的江河,降雨的丘比特,代表太阳的赫拉克勒斯。过了一个时期,这些神明从自然界的暴力中挣扎出来,显出人性;于是战神阿瑞斯、贞洁的女神阿尔忒弥斯、解放之神阿波罗、降伏妖魔的赫拉克勒斯,一切有益人类的威力都变成高尚完美的形象,在荷马的诗歌中高踞宝座。但他们还得经过几百年才降落到地面上。只有等到线条与比例被人类长久运用之下,显出它们的能力,能表现神明的观念的时候,人类的手才能使青铜与云石赋有不朽的形体。原始的意境先在庙堂的神秘气氛中酝酿,然后在诗人的梦想中变形,终于在雕塑家的手下完成。

天使报喜 弗拉·安吉利科 220cm×321cm 1439—1445年

圣尼古拉斯的诞生 弗拉·安吉利科 60cm×34cm 1437年

安吉利科的一生一直在修道院从事壁画和圣像画的制作,直到15世纪30年代初才进入他艺术的成熟阶段。他十分了解人体结构和建筑物的透视关系,而且尤其善于描绘人物的衣褶。他的《天使报喜》画得很有个性,全画色彩并不浓重,天使与玛利亚的形象,显然并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的绘画程式,但人物却神态安详,背景也极为简洁,只以柱式回廊的细致刻画加强画面的宁静与圣洁感。

1958年6月—1959年5月译

【注释】

[1]〔原注〕例如奥赛罗在最后一刹那回想到他的旅行与他的童年:那是自杀时常有的心理现象。又例如麦克白听见人家一句暗示,心中就浮起杀人和野心的幻觉:那是患偏执狂的人常有的心理现象。

[2]米拉菩死于1791年,倘法国大革命迟三年爆发,米拉菩已不在人世,不能在大革命中有所表现。

[3]这就是路易十六喜欢的消遣。

[4]〔原注〕关于集中的原则,可参见拙著《拉·封丹及其寓言》第三篇。

[5]19世纪的美术品全凭版画复制传布;作者此处就是说看不见原作,至少可从复制品上研究。

[6]〔原注〕参看希佛滦著《论色彩的对比》(Chevteul:Traité du Contraste des Couleurs)。

[7]意大利诗人阿里欧斯托写的长诗《狂怒的洛朗》,提到女妖阿尔西纳有所迷人的花园,洛朗手下的英雄洛日曾经被女妖所诱。现代用这个典故形容美丽无比的园林。

[8]指特征的重要与否、特征的有益与否、效果的集中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