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八髎
腰背部
75.大椎
准定位:在项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简便取:低头,脊柱颈部最凸起处即为第7颈椎棘突,其下取穴即可。
知功效:清热解表。
明功用:外感发热,颈部僵硬,咳嗽,喉咙痛等。
谈经验:揉大椎(图3-19)有清热解表的作用,可用于感冒、发热、颈部僵硬等。此外以食(示)指、中指蘸水提捏该穴位,至局部皮下微微出现瘀血为止,可用于治疗百日咳和干咳。
图3-19 揉大椎
76.定喘
准定位:在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图3-20)。
简便取:大椎穴旁开0.5寸。
知功效:止咳平喘。
明功用:哮喘、咳嗽。
谈经验:多采用按揉法。本穴为治疗哮喘要穴,常与清肺经、补脾经、揉肺俞、揉膻中等配合使用。
图3-20 定喘
77.肺俞
准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图3-21)。
简便取:后正中线旁开1.5寸,平肩胛骨内上角。
知功效: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化痰。
明功用:发热,咳嗽,喘促,肺炎,胸闷,胸痛,痰多等。
谈经验:多采用揉法、分推法,分推肺俞又称分推背阴阳、开背。揉肺俞、分推肺俞能调理肺气、补虚损、止咳喘,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多与推攒竹、分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等配合使用。若久咳不愈,按揉肺俞时可加蘸少许盐粉,以增强效果。
图3-21 肺俞
78.脾俞
准定位: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图3-22)。
知功效:健脾和胃,助运化,利水湿。
明功用: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消化不良,便血,黄疸,水肿,背痛。
谈经验:多采用按揉法。揉脾俞能健脾和胃、助运化、利水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多与推脾经、按揉足三里等合用。并能治疗脾虚所引起的气虚、血虚、津液不足等。
图3-22 脾俞
79.胃俞
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3-23)。
知功效: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明功用:胃痛,胸痛,腹胀,反胃,呕吐,不思饮食,腹泻。
谈经验:多采用按揉法。按揉胃俞能理气和胃、化湿消滞,常用于小儿腹胀、食积、消化不良、呕吐,与摩腹、按揉足三里、按揉脾俞、揉中脘合用效果更好。
图3-23 胃俞
80.肾俞
准定位: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图3-24)。
简便取:髂嵴最高点平第4腰椎棘突,向上2个棘突为第2腰椎棘突,其下方旁开1.5寸。
知功效:滋阴壮阳,补益肾气。
明功用:头晕,耳鸣,耳聋,遗尿,小便不畅,腹泻,咳喘短气。
谈经验:多采用按揉法。按揉肾俞能滋阴壮阳、补肾益元,常用于肾虚腹泻、阴虚便秘、下肢瘫痪等,多与揉二马、补脾经或推三关等合用。操作时可同时横擦腰俞和命门。
图3-24 肾俞
81.八髎
准定位:在臀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正对第1、2、3、4骶后孔,分别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左右各四,共八个,因此总称为八髎。其中次髎穴最为常用。
知功效: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明功用:腰痛,疝气,小便不利,便秘。
谈经验:多采用擦法(图3-25),与八髎、中极、肾俞等合用于治疗遗尿、腰痛等。
图3-25 擦八髎
附录 小儿推拿常用穴表及穴位图
小儿推拿常用穴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