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沿革

(二)历史沿革

龙宫建村已有千余年历史,村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龙山、龙溪、龙潭而得名。据《龙溪陈氏宗谱》记载,最早的龙宫有几种叫法:一曰灵公,相传当地有神龙现身。二曰窦溪或龙溪,龙宫村西面有个奇潭,似“水晶宫”,此潭早称石窦潭,所在溪叫窦溪,故早前以窦溪为村名。《嘉定赤城志·山水门》载:“石龙窦,在县西北七十里龙公岙。”由此,宋时龙宫村民间流传叫龙公岙。崇祯《宁海县志》载:“石龙窦潭,西北七十里龙公屿窦在石壁下。”以此推测当时龙宫又称龙公。据《宁海县地名志》载,石龙窦潭称龙潭,潭所在之溪就称龙溪,龙溪绕过龙宫村庄,故以龙溪为村名。另曰,祖上观村庄周围山态似青龙盘踞,认为村北龙山是龙之祥脉。村域内溪多流曲,潭多水深,人们认为是龙喜栖之地,俨然一个洞天福地,谓龙的宫殿。后根据村西龙潭形状与村庄环境,在明正统十三年(1448)将龙溪改称为龙宫溪,村名也改称为龙宫村,并沿用至今。

龙宫地处四县交界地带,辖区归属多次变更。据《嘉定赤城志》载,南宋时宁海划分为6 乡19 里,当时龙宫属于新宁乡。1941—1945 年,宁波专区抗日司令部曾临时设于龙宫村。1947 年,宁海县为2 镇20 乡,龙宫、马岙、中胡为双峰乡。1948—1950 年龙宫曾属龙马乡、三省乡。1951 年龙宫以后墙弄为界,分为光明、建设两村,加俞山、岭下两村为龙宫乡,乡公所所在地设在龙宫三角地。1956 年龙宫与双湖、蒋坑等合并建双湖乡。1958 年龙宫属深甽人民公社。1959 年龙宫划属奉化县。1961 年12 月龙宫复归宁海县,建龙宫大队,属双湖公社。1966 年龙宫水电站竣工发电,龙宫村易名为光明村。1983 年光明村改建行政村,辖龙宫、九石湾、竹家、吴家坑等7 个自然村,属双湖乡。1992 年初,宁波市人民政府进行撤区扩镇并乡工作,龙宫村归属深甽镇,建双湖办事处,属双湖办事处管辖。2006 年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龙宫、俞山两个自然村合并为龙宫行政村。

唐末,龙宫村为杨氏、庞氏、胡氏、泮氏等姓氏散居地,如前山庞氏、村东杨家坑杨氏、大畈泮氏等。金星脚下居住过赵十四公,两横栋屋清初被官兵焚烧,旁山庙右住过海姓人家。到宋初陈氏迁入,世族昌盛,一脉繁兴,独秀至今,现村内98%以上的住户为陈姓。1949 年前后,增居俞、徐、张、刘、王、李、应、林、孔等姓氏人家。“天下陈氏出颍川”,据考,颍川陈氏皆为胡公满后裔,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虞舜的后代,被周武王分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其时居宛丘之地,赐姓陈。汉献帝时,“太丘长”陈寔独得陈氏之姓。陈氏一族从发源地河南淮阳迁到江西九江,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天下第一家”一分支迁往福建福州,后福州建宁松溪瑞令乡陈孺文公再从福州迁至新昌平湖。九江、福州、新昌平湖陈氏家族都建有“义门陈”特有的三角地标志,龙宫村的三角地标志,见证了龙宫陈氏的源脉。

龙宫陈氏是从新昌平湖迁徙而来,始迁祖名得深(1091—1153),字仲良。得深公本为福州松溪瑞令乡人,曾任临安县丞,其父元中公曾任绍兴府刺史,由于奸桧专权,国事衰微,得深公进退维谷,随父退居新昌。父死殡葬新昌之后,得深公行至龙溪,目睹山清水秀之佳境,定心寄寓于此地。得深公首选今岙里“六龟墓”右侧开基建屋,后迁墙下桕树潭古庄基。从此,敲开了龙宫陈氏家族之门,世代繁衍,至今已有居民823 户,在册人口2215 人。20 世纪80年代为村内人口最多时期,曾达到3807 人。龙宫陈氏也有外迁至宁海深甽镇双湖平坑、黄坛镇华湖、福全镇峡山、岔路镇岭头陈,鄞州走马塘,余姚高地陈,乃至绍兴嵊州晋溪、台州天台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