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四)

现在,走进华江瑶族乡,不少瑶族老乡仍在传颂红军与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

如今已96岁的华江瑶族乡人赵良英,一家三代数十年如一日,守护一座埋葬着12名烈士的红军墓。当时红军来到华江,赵良英的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带路,一直带着他们从华江走到溶江。后来红军遭到国民党军阻击,不少战士在战斗中牺牲。待敌人离开后,赵良英家人和族人一起,将12名红军的遗骸收殓掩埋,并在坟前放上一块石头作为标记。1966年,红军墓迁移并建成了新的墓地,赵良英就多了一个身份——红军墓守墓人。后来赵良英年事已高、不方便走动时,她就叫孙子背着她去给红军扫墓。多年来,赵良英与村民们年年祭扫烈士墓,她的大儿子李桂达表示,村民们都把红军墓当作自己亲人的墓。“我们永远都感念红军的好,要世世代代守护红军墓。”赵良英如是说。

赵良英

陈云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说:“红军之所以能突破重围,不仅在于有军事力量,而且在于深得民心。” 军爱民,民拥军,峥嵘岁月铸就了军民鱼水情深、生死与共,这份情谊穿越时空,恒久永驻。

红色遗踪

老山界位于越城岭山脉,是广西兴安县北边与资源县的界山,海拔近2000米。

1934年12月3日到6日,中央红军翻越了这座长征途中的第一座险峻的高山。

老山界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