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通行才喜界

14 通行才喜界

盘桂荣是一个普通的瑶民,与妻子盘中玉一家居住在桂林兴安县仑江的山腰。

1934年12月6日早上,天还没亮,盘桂荣就听到门外人声嘈杂,一家人吓得不敢吱声。接着,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更让他们大气不敢出,只听到有人喊:“老乡,开开门吧,我们不是坏人,是专门为穷苦人民打天下的红军!”

红军进入越城岭山区后,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红军一方面通过散发传单、小册子,演“文明戏”,写革命标语等方式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以实际行动表明红军是各族人民自己的军队,践行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在民族地区行军的具体规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停止打土豪;买东西用银圆和铜板;买粮只买杂粮,不准买大米;屋内无人,不得入内借宿;不与各族同胞争井水……

盘桂荣对红军早有耳闻,半信半疑地开了门,进来几个笑容可掬的士兵。他们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穿的大多是草鞋,衣服也不统一,只有帽子是统一的,上面都有一颗五角星。其中一位自称姓冯,是个团长,他亲切地对盘桂荣说:“我们是打国民党反动派的朱毛红军,想找你这位老乡问个路,怎样才能抄近路赶去龙胜江底?”

听说来的红军是打国民党的,盘桂荣可高兴了。红军进入桂北前,桂系军阀害怕红军到来会再次触发瑶民起义,因而仓促拼凑成立了灌阳、全州、兴安三县“联区保安委员会”,并派员到瑶族地区“专从事于瑶民宣传工作”。瑶民及其他少数民族群众都很关注红军对他们的态度

“这样吧,”盘桂荣说,“我给你们带个路。”冯团长听了十分欣喜。

这几名红军士兵被请进了堂屋。盘桂荣让妻子在家煮姜汤给他们喝,烧火给他们烘烤,还带儿子上山背回藏在地窖里的苞谷(玉米),煮了一大锅苞谷稀饭给他们充饥。饭后,冯团长跟盘桂荣聊天。

第二天一早,队伍要马上出发,冯团长示意刘连长掏出两块大洋给盘桂荣。盘桂荣不肯收:“你们太见外了,只有你们这样的军队才把我们瑶民当人看。我们是一家人,这钱不能要!”

冯团长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铁的纪律。”刘连长将钱硬塞进了盘桂荣的口袋。推辞不过,盘桂荣只得收下。

出门后,盘桂荣主动叫来另外两个村民一起给红军带路。冯团长问盘桂荣怎么走,盘桂荣说:“去江底走才喜界最快,但是,你们怕会吃亏——国民党在那里设了关卡,两面山架着机枪的!还好守卡的都是我的瑶族兄弟,我的外甥也在里面。我去跟他们讲清楚,他们不会为难你们的。”

才喜界西边是大夫岭,东边是风岭界,均为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陡峭险峻。两山之间是一道长约100米的天然隘口。到了才喜界,冯团长一看,果然,为防红军通过,国民党桂军在才喜界上拦腰横筑了坚固的寨墙,封死界口,并派民团后备队驻守,戒备森严。而这守卡的四五十个民团后备队员都是被桂军胁迫而来的瑶族同胞。

将近山坳口时,围墙上面有人用瑶语大喊“瞄准”,枪口都对准了往上行进的红军。

盘桂荣带着冯团长和刘连长靠前,刘连长向寨墙上面喊话:“瑶族兄弟们不要打,我们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专门打土豪的!我们是过路的,不伤害你们!”但是,寨墙上面的瑶民听不懂刘连长的话。

盘桂荣用瑶语大喊:“上面不要开枪!我是盘桂荣,我后面这支队伍是专为我们瑶人打天下的朱毛红军!”接着,刘连长喊一句,就由盘桂荣用瑶语向守卡的瑶胞翻译一句。冯团长还让盘桂荣把红军住在村里不侵犯瑶胞利益、村里人帮助红军的情况告诉他们。听盘桂荣说完,上面的人同意让盘桂荣先上去。

盘桂荣的外甥和其他寨墙上的守卫放下绳子,打算先拉盘桂荣上去。绳子刚拉上去一半,忽然,盘桂荣扭头看到桂军近期派来才喜界任民团守备队队长的刘金华率团丁数十人正从山下快步上来。他赶紧告诉冯团长,冯团长立即指挥战士抓住了刘金华一众人等。

刘金华是这一带的恶霸地主,1933年瑶民暴动时,刘金华利用国民党的反动势力血腥镇压过寨子里的瑶民,瑶民敢怒不敢言。此时,已被捕的刘金华企图反抗,红军了解情况后,处决了刘金华。

盘桂荣上了寨墙,用瑶话跟守卡的同胞说:“红军是保护穷人利益的,我们应该联合起来打土豪,不要自己打自己。你们不要守界了,快回家看看吧!”

瑶族同胞听了,频频点头,动手把那堵墙拆开了一个缺口,主动让道放行红军。沿途村寨瑶民主动为红军带路做向导、救助红军伤员。其中,瑶胞刘华田帮一名红军伤员治病,为感谢刘华田的恩情,这名战士摘下背在身上的水壶送给了刘华田。

于是,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作为先锋,在冯团长的带领下,从兴安县中洞出发,不费一枪一弹,顺利越过才喜界险隘,于当天傍晚进入龙胜江底乡的矮岭村和泗水乡的周家村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