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传

16 红色基因代代传

刘任飞出生在桂林市兴安县,毕业于延安大学。兴安县是湘江战役的主战场之一,从小听着长辈们讲革命故事长大,刘任飞对革命文化有着天然的认可;在延安读大学的几年中,刘任飞深受革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更深刻地理解了先辈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精神血脉里流淌着红色基因,脚下追寻着先辈足迹,这样的成长和求学经历,让她下定决心毕业后就回到家乡这片红色热土,从事教师的职业,在三尺讲台上继承红军奋斗传统,把长征精神播撒到学生当中,让革命精神继续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现在的刘任飞已经是全州县凤凰镇和平小学的一名教师。

刚来到和平小学的那一天,站在学校门口,除了写在门口的“传承红军精神,创造和谐校园”那行红色大字让刘任飞意识到这里和红军有关,校园外部环境和其他小学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围墙内的校园里时不时会传出孩子们上课的琅琅读书声和课间游戏时的喧闹声,熟悉而平常。

但一进校门,刘任飞就被一幅图文并茂的宣传墙报吸引了过去。看着墙报上的介绍,刘任飞仿佛回到了那场腥风血雨之中。85年前,距离和平小学以西约1公里的凤凰嘴渡口并不“和平”。1934年12月1日,红八军团在凤凰嘴渡口渡江的时候,遭到了敌人的疯狂阻击。天上,敌人的飞机来回在河滩上轰炸、扫射;渡口对面赶来的桂军用机枪疯狂扫射,整个凤凰嘴渡口血肉横飞。战斗结束后,红八军团收容过江人员整理队伍时发现,原本1万多人的部队只剩下1000多人。江面上,到处是红军战士的遗体,江水被染成了鲜红色。看到此处,刘任飞不禁打了个寒战,这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当年的血雨腥风和如今温暖安静的校园形成强烈的对比,刘任飞不禁唏嘘。

除了凤凰嘴渡口战役的介绍,和平小学里所有能利用起来的墙面,都用来介绍红军革命的历史,学校里还有各种红色的浮雕和校标,营造出一种以中国革命史为主题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让刘任飞骨子里的红色基因瞬间涌动起来,她后来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每每讲到这些有关长征的课程时,我就特别想把我自己对长征的认识,对长征精神的一些感受、一些领悟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能体会到红军不怕艰辛、前仆后继的精神,以后在学习中也能不怕苦、不怕累。”

正式进入教学岗位之后,刘任飞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提及湘江战役这段历史,把革命的精神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教室里经常传出孩子们稚嫩清脆的朗读声,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革命诗词作品。孩子们读书的声音,整齐而情感饱满,让人仿佛再次置身于当年的革命岁月。整个学校的红色氛围非常浓厚,红军精神等红色基因已经深深地融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之中。学校开展了红色歌曲演唱大赛、红色故事会、红色童谣编辑清明节缅怀先烈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军精神,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学校还准备设立红八军团相关雕塑;结合本地的红色文化,开发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利用一间教室布置湘江战役革命史展室,用图片和文史资料及实物、场景等,讲述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把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已成为很多红军小学的传统

沉浸在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中,在老师的引领下,和平小学的同学们从小耳濡目染,骨子里也像刘任飞一样流淌着崇敬革命英雄的血脉,对红色精神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我们在学习当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就会学习长征的精神,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苦、勇往直前地学习。”

正因为深耕红色文化资源,厚植红色底蕴,凤凰镇和平小学在2018年经上级批准,更名为凤凰镇和平红军小学。在桂北大地像凤凰镇和平小学这样把红色教育贯穿于教学中,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学校还有很多。2019年7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灌阳湘江战役红军小学挂牌成立,成为广西第三所挂牌的红军小学;华江瑶族乡中心小学作为人民解放军援建的八一学校,组织学生到老红军家打扫卫生,听红色故事,阅读红色书籍成为学校的传统……像刘任飞这样的老师非常多,他们用教育的特有方式,把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的血液中,这既是教育者的职责,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