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靳以与《收获》
1956年,靳以等一群天真而不懂政治,以文学为自己毕生追求,以纯真之心想为新中国添砖加瓦的文人,正在为创办《收获》这样一份纯创作的大型刊物忙碌着。
这年的11月,靳以受命出访苏联。11月3日,他在上级催促下匆匆离开上海奔赴北京,然而等到15日才得以离京启程。在北京等待逗留的短短10天里,他忙不迭跑遍了老朋友的住所,忙不迭告知要办《收获》的消息,并立即着手组稿。
“《收获》当时是中国作协的刊物,作协书记处委托靳以办的。作协的几位负责同志过去都是靳以主编的刊物的撰稿人。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谈到靳以从前编辑的大型刊物,为了体现‘双百’方针,有人建议让他创办一份纯创作的大型刊物,靳以也想试一试,连刊物的名字也想好了。我没有发表意见,说真话,各种各样的大会小会几乎把我的精力消耗光了,我只盼望多放几天假,让我好好休息。因此我没有参加《收获》的筹备工作。靳以对我谈起一些有关的事情,我也只是点点头,讲不出什么。我答应做一个编委。连我在内,编委一共十三人。我说:‘编委就起点顾问的作用吧,用不着多开编委会。’《收获》的编委会果然开得少。刊物在北京印刷发行,因为靳以不愿把家搬到北京,编辑部便设在上海,由靳以主持。大约在创刊前三四个月,有天晚上靳以在我家聊天,快要离开的时候,他忽然严肃地说:‘还是你跟我合编吧,像以前那样。’就只有这么一句,我回答了一个字:‘好’。一九三六年他到上海编辑《文学月刊》,就用了我们合编的名义。我们彼此信任。”
在巴金先生的这段话中,提到1936年靳以与他合编《文学月刊》的往事。合编,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由靳以主持具体编务,坐编辑室,而他们两人之间又互通有无。由于“彼此信任”,所以不分你我。若靳以有事不能分身,巴金先生会为刊物做完所有的事。所以,当靳以诚邀巴金与他合编《收获》时,此一句:“像以前一样”,彼一句:“好”,如此简单,一锤定音,蕴含着他们之间怎样的信任和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