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轶事

趣闻轶事

1.爱国之心,家乡之情。吴健雄博士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她对中国,对家乡怀有深深的感情,从1973年起,五次回到中国,四次回家乡江苏太仓浏河,为了把她家乡的明德学校办成全国的一流中学,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吴健雄博士用她一生的私人积蓄,于1988年设立了“纽约吴仲裔奖学基金会”,奖励明德学校的优秀师生,以及太仓市的优秀学生。1995年从美国的英特公司订购了30台电脑,赠送给明德学校建立计算机中心,经初步统计,吴健雄博士自1984年以来已累计为她家乡的明德学校捐资近180万元人民币。对于一个终身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事业的老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是她一生的私人积蓄啊!她几次回到中国,不但多次到中国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高校讲课,还为中国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出国深造到处奔走,由于她在促进中美友谊和了解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1985年获美华协会颁赠的青云奖,1986年时,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纪念她在物理学界的贡献,特以她的名字设立了吴健雄物理奖,同年10月,美国自由女神像建立一百周年庆典时,吴健雄获艾丽斯岛荣誉奖。

2.吴健雄星。1990年,为表彰吴健雄在物理学界的卓越贡献,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获国际公认新发现的小行星以吴健雄的名字命名。从此,茫宇宙有了一颗吴健雄星。1994年,获全美华人协会颁发的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吴健雄还是我们中国科学院为数不多的外籍院士之一。

吴健雄博士对科学的贡献,真正称得上成就卓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科学人才,她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成绩的华裔之一,是对科学最有贡献的女性之一。她被誉为“最顶尖实验物理学家”,“物理第一夫人”、“核子物理学首席女物理学家”等等。据海外报刊报道,居里夫人的外孙女卓力欧说过:吴健雄是居里夫人之后,世界上三大杰出女科学家之一。因此吴健雄博士有“中国的居里夫人”的美誉。

3.不可能的事却变为现实。1936年7、8月间,吴健雄得到她叔叔资助出国的费用,准备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去念书。她和同乡董若芬同行。

那时候,越洋赴美,还没有长程的客机,必须坐轮船。吴健雄便和董若芬一去买船票,她们原本打算买二等舱票,结果二等舱的票全卖完了,只剩下一个头等舱票还空着。由于轮船去美一趟要两个多礼拜,如果搭不上这班,下一班得再等一个月,恐怕就赶不上美国学校的开学了。

吴健雄于是向轮船公司卖票的人说,“你为什么不把这个空的头等舱,卖给我和朋友一起住,我们在二等舱吃饭,付二等舱的钱。”那人说,“这不可能。”吴健雄说,“为什么不可能,你回去问问你的老板。”

那天吴健雄回家告诉父亲,父亲也认为不可能。第二天吴雄回去一问,那人说老板真的同意了,于是吴健雄和董若芬便以二等舱的票价,住进“胡佛总统号”轮船的头等舱里,横渡太平洋赴美念书。吴健健雄说,其实她不喜欢头等舱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头等舱吃饭都要盛装就位,实在太拘束了。

1936年8月里,吴健雄的父母家人亲戚朋友,齐聚黄浦外滩给她送行。由于大船不能靠在黄浦江岸边,要用小船接送出去,因此大家在岸边就告别了。

吴健雄还记得那天母亲哭得很伤心,最疼爱她的父亲和叔叔也十分不舍。本以为只是出国几年,很快就可以学得知识回家的,那知道这一去就是37年的离别,她也再没能见到至爱的双亲。

4.身在他乡,一直保留两样中国式的品味。吴健雄在柏克莱停留下来,住进离学校不远的国际学舍里,除了科学,她也努力学英文和了解美国事务。但是有两件事,她却一直保有中国式的品味,其中之一是衣着,吴健雄的衣着总是中国式的高领旗袍,另外一样就是饮食。穿着旗袍,代表着她对中国一颗永远未忘的心。

吴健雄到国际学舍的头一天早上,就对学生餐厅里的洋式食物极不欣赏,甚至勉强填饱肚子也不愿意,她放弃吃这种饭,决心要找到自己习惯的食物。到了下午,她在校园外一家小店里找到了春卷和茶,这是她可以习惯的食物。

吴健雄头一天在柏克莱,就认识了一位女同学乌苏拉·薛佛(Ursula Schaefer)。乌苏拉是德国人,纯正的德国人,她却喜欢一切中国的事物,包括中国的食物,对于国际学舍学生餐厅里的食物,她同样也觉得难以消受。

吴健雄不多久便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由一个朋友帮忙,她找到一个中国饭馆(Tea garden),饭馆老板很好,答应吴健雄可以只收美金两毛五分钱供吃一顿饭,共有四个菜一汤,饭随你吃,只是不能点菜,由老板看有什么给什么。往后吴健雄便经常到那里去饭,总是拉着同学好友一块去,有时人多,有时人少。吴健雄和袁家骝,以及乌苏拉和后来得了诺贝尔物理奖的兰姆,这两对后来结为夫妻的男女经常一起去。一块美金可以吃饱四个人,确实是经济实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