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 姆
(1787—1854年)
德国物理学家。1787年3月16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埃尔兰根。欧姆家有7个孩子,他是老大,他的父亲是一位技术精湛的锁匠,爱好哲学和数学。欧姆就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对数学感兴趣,同时也帮助父亲做点修锁之类的技术活,并掌握了一些金属加工技能,这些都为他后来搞科学实验打下了基础。
欧姆曾在埃尔兰根大学求学,由于经济困难,于1806年中途辍学,去外地当家庭教师。当他攒了一些学费后,又于1811年重返埃尔兰根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教了三个学期的数学,因收入不多,不得不去班堡中等学校教书。1817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著作《几何教科书》;1817-1826年被科隆的耶稣会学院聘为数学、物理教师。1826-1833年在柏林军事学院任职;1833年被聘为纽伦堡工艺学校物理教授;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科普利奖章,1842年被吸收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45年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1849-1852年慕尼黑大学聘任他为教授。他在晚年还写了光学方面的教科书。1854年7月6日,欧姆在德国逝世。
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电路定律。他为此做出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他钻研电流新领域,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1825年发表了一篇有关电路的论文,但其中的公式是错误的。第二年他又改正了这个错误,得出了著名的欧姆定律,并在1827年发表的《伽伐尼电路的数学论述》中向世人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他的实验规律总结出如下公式:S=gE。式中S表示电流;E表示电动势(电压);g为导线的电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
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现在的表述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为I=U/R式中,I为电流强度,U为电压,R为电阻。
欧姆定律的发现,为电路研究开拓了一条光明大道,使电路理论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欧姆为了研究电路的规律而引入的电动势(电压)、电流强度和导电率(电阻)等概念,一直沿用到今天,为电学的研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纪念欧姆为电学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将电阻的单位规定为“欧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