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篇之五十六个民族和睦一家(1)》简介
《爱国主义篇之五十六个民族和睦一家(1)》这本书是由.孙杰,晓慧等编创作的,《爱国主义篇之五十六个民族和睦一家(1)》共有117章节
1
前 言
泱泱中华,人杰地灵,自炎黄以来,中华文明历经几多朝代,日益鼎盛,影响遍及周边国家。虽然近代百年遭受了许多耻辱,但这并不能摧毁我中华民族之基业。新中国建国后,特别...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擅长打制刀具的民族——阿昌族 民族概况 社会经济 文化艺术 民族服饰 饮食习俗 特色民居 婚俗文化 苍山洱海之滨的民族——白族 民族概况 社会经...
3
擅长打制刀具的民族——阿昌族
...
4
民族概况
我国的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此外,也有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和腾冲两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
5
社会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阿昌族地区主要是封建领主经济,同时封建地主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普遍发生典当、抵押和买卖土地现象。不少阿昌族人民沦为附近汉、傣族地主的佃户。在阿昌...
6
文化艺术
阿昌族的歌谣、故事、传说等口头文学十分丰富。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如长篇叙事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长篇叙事诗《曹扎》、《铁匠战龙王》;风俗故事《谷稷》、《...
7
民族服饰
阿昌族服饰多样。男子穿蓝、黑或白色对襟上衣,着黑色裤,斜背一个“筒帕”,喜欢在胸前戴朵红丝线结的菊花。未婚男子打白包头,已婚打藏青色包头。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一...
8
饮食习俗
阿昌族地区盛产大米,以大米为主食,副食品有肉类、各种瓜果及蔬菜。蔬菜有园地种植的各种豆类、土豆、青白菜、萝卜等以及山上的一些野菜、植物嫩叶花果等。阿昌族人喜欢饮...
9
特色民居
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阿昌族“耐寒畏暑,喜燥恶湿,好居高山,刀耕火种。”“以竹叶为笠,以棱为蓑,刀弩不离;男穿耳环,女穿杂缝系以海蚆。”“好食蛇,赤手握之,置之于...
10
婚俗文化
阿昌族青年将谈恋爱叫作“串姑娘”,十分有趣。泼水节这天,阿昌族青年男女来到摆场上,用泉水相互对泼,并尽情欢歌。太阳落山,摆场上的青年开始回家,要是小伙子看上哪位...
11
苍山洱海之滨的民族——白族
...
12
民族概况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
13
社会经济
新中国成立以前,白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说,封建地主经济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在一部分山区尤其是高山地区,还保持着封建领主制、奴隶制以...
14
文化艺术
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贡献。苍洱新石器遗址中已发现沟渠的痕迹。而在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遗址中发现居民已从事饲养家畜...
15
民族服饰
白族服饰也许与白族人民尚崇白色有关,不论男女服饰,在坝区或山区,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并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身材、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制作出精美、鲜艳的外...
16
饮食习俗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荞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柏、...
17
特色民居
白族人民的住房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
18
婚俗文化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居住在剑湖边的白族青年聚会的时间。每年这个时间,姑娘小伙子都会在黄昏时分划着小船到湖心,每艘船相隔20多米,大家在船头高声歌唱,寻找意中人对...
19
擅长打制铁器的民族——保安族
...
20
民族概况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数为16505...
21
社会经济
保安族聚居区位于甘肃、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北临黄河,气候温和,有丰美的水草。宜农宜牧。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封建关系的束缚,其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在“保...
22
文化艺术
保安族创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文化艺术。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诗歌、谚语等,内容以叙述民族历史、青年男女淳朴爱情的居多。民间故事《三邻居》暗喻...
23
民族服饰
保安族的服饰,兼有蒙古族、藏族、汉族的长处,又有自己的特点。保安族早期与蒙古族相邻居住,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长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则穿夹袄,...
24
饮食习俗
保安族日常食品有米有面,大多数较偏重面食,做法与北方其他民族相似。主要有馒头、花卷、煎饼、炕锅馍馍、包子、汤面条、臊子面、凉面、浆水面和捏面筋等,许多杂粮如玉米...
25
特色民居
保安族民居善于因地制宜,有“半边楼”、“全楼”和“四合院”之分。 “半边楼”一般为五柱三间,两头附建偏厦,或一头偏厦,或一头偏厦前伸建厢房。大门多在屋头上层屋场...
26
婚俗文化
保安族的婚礼选在主麻日(即星期五)举行,婚礼的当日由男方率亲朋数十人的迎亲队去迎娶新娘,其中要有两位年轻貌美的妇女参加。 在女家进行祝福仪式时,阿訇要从窗口向院...
27
布朗山上的古老茶农——布朗族
...
28
民族概况
我国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动海、景洪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及思茅地区澜沧、墨江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
29
社会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布朗族地区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大体可分为两类地区:西双版纳动海布朗山、西定和巴达一带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临沧和思茅地区受汉族和其他...
30
文化艺术
布朗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中,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并口传身教流传下来。口头文学的主要形式有神话、传说、故事、诗歌、谚语、谜语等。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颇多,著...